张讥: 南朝梁、陈学者、学官。字直言,清河武城(今属山东)人。少通《孝经》、《论语》,好玄言,受学于汝南周弘正。仕梁,为士林馆学士。入陈,为国子助教。周弘正领国子祭酒,讲《周易》时,参与论议,辩难锋利,弘正服输。后主时,为国子博士、东宫学士。受佛教影响,后主命其于锺山开善寺讲学。终生教授不倦。教学具有综合儒、道、佛、玄思想特点。著有《周易义》、《尚书义》、《毛诗义》、《孝经义》、《论语义》等,均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周易张氏讲疏》一卷。
- 欢迎来到文学网!
徐遵明(475—529): 北魏学者、教育家。字子判。华阴(今陕西渭南)人。年少时曾多次易师,后又不出门院六年,学习经义,终成名儒。为魏晋以后,沿袭东汉儒家经说的北学宗师。郑注《周易》、《尚书》、《三礼》,服虔注《春秋》,皆其所..
苏绰(498—546): 西魏官员。字令绰,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为宇文泰所信任,官至 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助泰改革制度、制定计帐、户籍等法。又为六条诏书(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并规定地方官吏..
沈不害(518—580): 南朝梁、陈学官。字孝和,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十四岁召补国子生,举明经。通经术,有文才,学识渊博。梁时为太学博士。陈天嘉初,任衡阳王府中记室参军,兼嘉德殿学士。以梁末战乱,国学未立,上书请兴学校,选公..
邢邵(496—?): 一作邢劭。北朝魏、齐学官。字子才。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北齐官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授特进。尝与人辩论“神灭”问题,坚持“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的见解,反对佛教的神不灭论,为北朝有数..
魏孝文帝(467—499): 即拓跋宏。北魏皇帝。励行汉化政策,进行改革。太和十七年(493)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改变鲜卑风俗、服制、语言,奖励鲜卑与汉族通婚。重视教育,学校制度更求完备,除设立国学、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