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1619—1692)

王夫之(1619—1692): 明清之际思想家、教育家。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崇祯举人。晚年隐居湘南石船山(今衡阳县曲兰),后人称船山先生。青年时与友人组织“匡社”,立志匡时救国。明亡,举兵于衡阳,阻清兵南下。后遁迹衡阳,筑土室于石船山,从事研究著述,授徒讲学,长达四十年。其教育思想以唯物论、社会进化论和“日生日成”的人性论学说为基础。认为性即生理,是人别于物的自然素质。学则是人所独有的可尽之能。人性在“新故相推”中发展,故性与习成,善恶不可以性域,智愚并非与生俱来。教育当因人性之所近,实之以学,成乎其性。若人人皆尽己可尽之能,则未成者可成,已成者可革。论教学,以为学不但资于闻见,还须因象见道,自表达理,才能喻所以然之故。学思须相资,以思为主。人之才质不齐,教育则须因人而设,因材启发。提出“知之非难,而行之惟艰”。知从属于行,而行可统知。故教学必著于行,而非徒讲习,静坐论道。认为童蒙教育,当豫养于先,正其志以端其始。不要迫以小成,而要量资循序,使之由近小者入道,如此则学易卒业,而教易成功。著有《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等七十二种著作,后人编为《船山遗书》。

为您推荐

李文炤(1627—1735)

李文炤(1627—1735): 清书院山长。字元朗,号恒斋,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康熙举人,五十六年(1717)起主讲长沙岳麓书院,订《岳麓书院学规》八条。五年后游学豫章,应聘为豫章书院山长,赴任途中作《续白鹿洞书院学规》(又名《豫章书院续..

魏禧(1624—1681)

魏禧(1624—1681): 清初文学家、教育家。字叔子,一字冰叔,号裕斋,又号勺庭,江西宁都人。明末诸生,与兄际瑞、弟礼皆以文章著称,人称“宁都三魏”。清兵南下,与其兄、弟及彭士望、邱维屏、林时益、李腾蛟、曾灿、彭任等隐居翠微..

李因笃(1633 一?)

李因笃(1633 一?): 清初学者、经师。字天生,一字子德,陕西富平人。明末诸生。康熙年间,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旋以母老乞养归不出。学富而诗最工,与李颙、李柏并称三李。又与顾炎武相友,治学之道如出一辙。在..

张沐

毛奇龄(1623—1713)

毛奇龄(1623—1713): 清学者。原名甡,又名初晴,字大可,浙江萧山人。清兵入关后,四处流亡。康熙十八年(1679),应博学鸿词科试,授翰林院检讨,与修《明史》。治儒家经典重考据,排斥宋儒。认为宋儒之学近禅,而八股取士一以朱子为尊,使..

耿介(1618—1688)

耿介(1618—1688): 明清之际学者、教育家。字介石,号逸庵,人称“嵩阳先生。”河南登封人。顺治进士,由翰林检讨出为福建巡海道、江西湖东道。后绝意仕进,受业孙奇逢,笃志躬行。与知县张壎合作兴复嵩阳书院,并入书院讲学。学宗..

梅文鼎(1633—1721)

梅文鼎(1633—1721): 清天文学家、数学家。字定九,别号勿庵,安徽宣城(今宣州市)人。毕生不事功名科举,潜研天文历算,以布衣为康熙帝召见,与言历算之奥义。在天文学上主要介绍《崇祯历书》的部分内容和解释《大统历》。在数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