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 ①佛教在家男女信徒终身须守的五条戒条。《大乘义章》卷十二:“言五戒者,所谓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其五戒也。此五能防故名为戒。前三防身,次一防口、后之一种通防身口,护前四故”。②道教初入道的在家和出家道士须守的“老君五戒”,“一者不得杀生,二者不得荤酒,三者不得口是心非,四者不得偷盗,五者不得邪淫”(《初真戒》)。
- 欢迎来到文学网!
通道观: 北周武帝于建德三年(574)立。诏曰:“道隐小成,其来旧矣。不有会归,争驱靡息。今可立通道观,圣哲微言,先贤典训,金科玉篆,秘迹玄文,可以济养黎元,扶成教义者,并宜弘阐,一以贯之”(《以北史·周本纪下第十》)。主修《老》、《..
唱导: 佛教讲导方式。始于六朝。即说唱教导之意。相对讲解经论义理,是一种杂说因缘譬喻,使一般大众更易理解接受佛教教义的通俗讲演方式。“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众心也”。并因时制宜随类化俗,“为出家五众,则须切话无..
求法留学: 中国古代留学西域、印度取经求法的运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有两次。一在魏晋时代,代表人物有朱士行、法显等,主在求得佛经原本。如魏僧朱士行熟谙《道行般若》,在洛阳传经,常叹传译者译介不透彻,故发愿 寻..
格义讲经: 佛教教学方法。始于东晋。时僧竺法雅在高邑建寺,僧众常百余人。门下弟子,皆“世典(儒道等书)有功,未善佛理”。他与康法朗等便“以经中事数(如四谛、五戒等佛教事项、概念和教义),拟配外书(儒道经书),为生解之例,谓之格..
法堂: 亦称讲堂。寺院讲学集会之处。仅次于佛殿,一般位于佛殿之后。始于东晋僧人道安、昙翼于上明东寺所建(《六学僧传·隋罗云传》)。唐百丈怀海创制清规,不立佛殿,唯树法堂。法堂内有佛像、法座、板屏及钟鼓等。法座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