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祇户

僧祇户: 北魏僧官所辖民户。设于北魏皇兴末年到延兴年间(约当 470-475)。其时昙曜为沙门统,奏请“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谷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至于俭岁,赈给饥民”(《魏书·释老志》)。僧曹是管理寺院总机构,故僧祇户即为寺院佃户。与佛图户一起,成为当时寺院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经费的来源。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废之。

为您推荐

七众

七众: 是对佛教信徒的通称。细分则有七众弟子之说。包括出家五众: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学戒女)、沙弥、沙弥尼;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众”即梵语“僧迦”,凡三比丘以上共处即称为众(僧迦)。“比丘”意译“乞士”,亦有..

普请

普请: 亦称“出坡”。指中国佛教禅宗集结僧众共同劳作的制度。将劳动定为僧众的制度始于唐怀海所制规戒,所谓“普请之法,盖上下均力也”(《百丈清规》)。《大宋僧史略》卷上曰:“共作者,谓之普请。”怀海运用禅学于劳动实践..

大师

大师: ①古代乐官的称谓。《论语·微子》:“大师挚适齐。”邢昺疏:“大师,乐官之长。”《孟子·梁惠王下》:“召大师曰:‘为我奏君臣相说之乐。’”赵岐注:“大师,乐师也。”②对有成就的学者的尊称。《史记·儒林传·伏生传..

道举

学董

学董: 清真寺寺务管理人。亦称“管事”。主要流行于回族穆斯林地区。一般由教徒推选教坊内中上层教民担任。人数视清真寺大小而定,通常四至六人。负责收集学粮,管理清真寺宗教基金和财产,筹办维修寺院,据教民愿望选聘或辞..

升座

升座: 即升高座,又谓“上座 ”。佛教寺院讲学仪式之一。源于佛典。《法苑珠林》卷三十二《仪式部》引《三千威仪经》:“上座坐读经,有五事,一当先礼佛;二当礼经法上座。”又引《十住毗婆沙论》:“法师处师子座 有四种法,何..

二十五众

二十五众: 佛教寺院教学课目。《续高僧传·义解篇后论》云:“(隋)开皇伊始,广树仁祠,有僧行处皆为立寺,召诸学徒,普会京辇。其中高等自为等级,故二十五众峙列帝城,随慕学方任其披化。”如兴善寺僧粲于开皇十七年(597)受诏,被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