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 理学家修养心性的基本方式方法之一。源自佛教、道教之*“禅定”、* “入静”。旨在收敛身心、排除杂念,使精神贯注专一。《宋元学案·伊川学案上》:“(程颐)接学者以严毅。尝瞑目静坐,游定夫、杨龟山立侍不敢去。”李侗强调通过默坐澄心,体认天理。朱熹亦提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之课程。陆九渊倡行“澄坐内观”。明陈献章授徒令“从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方有可商量处”(《白沙子·与贺克恭》)。湛若水、王守仁均主静坐。东林学派高攀龙以复性为宗,以格物为要,以居敬为工夫,以静坐为入德之门。认为静坐乃“唤醒此心卓然常明,志无所适”。“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静去”(《东林学案》一)。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