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

风骨: 评价人精神品格、风度仪态的标准。《世说新语·赏鉴》:“羲之风骨清举也。”沈约《宋书·武帝纪上》:“(桓)玄见高祖,谓司徒王谧曰:‘昨见刘裕,风骨不恒,盖人杰也。’”后引申为艺术品的赏鉴、评价标准。刘勰《文心雕龙·风骨》:“若丰藻克赡,风骨不飞,财振采失鲜,负声无力。”认为风乃作家主观之气的外部形态,骨是充沛内容的艺术表征。又指两种不同风格美。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尚风,有尚骨。”《诗概》:“太白长于风,少陵长于骨。”长于骨的作品,沉雄、峻刻、深切;偏于风的作品,骏迈、清新、飘逸。各种艺术门类,具有不同风骨特征:书法中,骨为运笔力度,字体劲直而有锋芒;风为飘逸、潇洒。书论偏重骨力,也主张骨肉相济,风骨兼备。绘画兼融书法特征,又在处理构图、布局、虚
实、明暗中体现风骨。

为您推荐

风骨

风骨:【风骨】由“风”与“骨”组成的一个概念:为古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 因论及的范围、对象和论者的审美观不同,其具体所指,时有变化。 ①最早用以品评人物,指人物的风采骨相,成非凡的风采气骨。 南朝宋刘义..

诗贵风骨,亦要有色泽

诗贵风骨,亦要有色泽:【诗贵风骨,亦要有色泽】指明诗歌创作要注重以健康而又有感染力的思想感情为内容,也需要有色彩有光泽的外在表现形式,力求创造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乞术境。 清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二十三:“诗贵风骨,..

风骨

风骨 :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实质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文辞的美学要求。以"风骨"评诗论文最完备最系统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风骨"用来品评人物,始于汉末,魏晋以后曾广泛流行,如《宋书·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