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十岁时,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每能语其要。嘉祐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县判官。英宗时直史馆。熙宁时,王安石行新法,上书论其不便,遂自请通判杭州,徙湖州。言者摭其诗语以为讪谤朝政,贬黄州团练副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哲宗时召还,为礼部郎中,迁中书舍人。又先后出知登州、杭州、颍州。后复召为礼部尚书,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晚年,先后被贬惠州、琼州等地。才气纵横,诗、文俱绝,书、画并称(书称“宋四家”之一)。又博通经史。强调文学作品对社会积弊的药石、疗救作用,认为创作应“有为而作”(《凫绎先生文集序》),要求作者充实主观修养,“充满郁勃而见于外”(《江行唱和集序》)。绘画强调神似,反对形似。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认为“立意”是关键,创作前须“胸有成竹”;又主张“游于物之外”的超然审美态度。又工词,创立与传统婉约词派相对立的豪放派。重视文学人才的发现和培养,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均从游,后被称为“苏门四学士”。其他如陈师道、李麈、李之仪等都曾受其教益。南宋辛弃疾受苏氏风格影响,并加以发展,形成苏辛词派。金代有“苏诗运动”。清翁方纲《斋中与友论诗》:“苏学盛于北,景行遗山仰。”明代公安派作家、清代宗宋派诗人都推崇、学习苏氏诗词。元、明和清中叶前文风受其影响亦很大。著有《易传》、《书传》、《论语说》(已佚)、《仇池笔记》、《东坡志林》等。后人集其所作诗文奏牍等为《东坡全集》。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前赤壁赋》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为您推荐

秦观(1049—1100)

秦观(1049—1100): 北宋学官、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熙宁间,以诗赋见赏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元丰进士。调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因轼以贤良方正荐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正字兼..

何群

何群: 北宋经师。字通夫,嘉祐中赐号安逸处士。果州西充(今属四川)人。 嗜古学,喜论议。庆历中师石介于太学。介使弟子推为学长,同舍目为“白衣御史”。曾上书,高选才应先行义,反对以赋取士,请罢去。后闻其说不行,乃焚平生所..

吕希哲(1036—1114)

吕希哲(1036—1114): 北宋教育家。字原明,学者称荣阳先生。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复从张载、程颢、程颐、王安石游,闻见益广。太学出身,以荫入官。王安石劝其勿事科举,以侥幸利禄,遂绝意进取。父..

蔡京(1047—1126)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少好读书,善为文。庆历进士,授扬州签判。历知鄞县、通判舒州、知常州、提点江东刑狱。在州县官任内,整修水利,“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兴建学校..

蔡渊(1033—1119)

蔡渊(1033—1119): 北宋学官。字子雍,丹阳(今属江苏)人。在金陵拜王安石为师,听讲不倦,得兼通诸经。熙宁进士。历婺州司户,晋州、卫州、河中府、魏王宫 教授。后通判荆南府,召为大中正丞,出知泰州、海州。教授诸生,专以王氏之..

黄庭坚(1045—1105)

黄庭坚(1045—1105):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学官。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幼聪慧,读书数遍就能背诵。治平进士。熙宁初,举为四京学官,任北京国子监教授。苏轼评其诗文“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