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经学: 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流派。与“今文经学”相对。所据经典用秦以前古文字写成,与今文经籍的隶书写法不同,故名。汉初无古文经学,“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汉书·艺文志》)。又有河间献王刘德也向朝廷献其所得古文经传。其时古文经传有《费氏易》、《古文尚书》、《春秋左氏传》、《逸礼》、《周官》等。但古文经传藏于汉代秘府,不立官学,仅于民间私相传习。西汉末年,刘歆欲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诸古文经,遭今文经博士反对。东汉光武帝立今文经十四博士,再次确立今文经学在官学中的统治地位。尚书令韩歆上疏,欲为古文《费氏易》、《左氏春秋》置博士,遭博士范升反对,并奏《左氏》错失十四事,不可采三十一事。学者陈元上书与范升辨论,认为左丘明亲受业于孔子,其书弘美,宜立博士,光武帝乃立《左氏》博士。诸儒多次争论于朝廷,终又罢废。汉章帝时,贾逵作《长义》四十一条,为古文经张目。
博士李育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以《公羊》难逵。汉章帝接受贾逵主张,诏诸儒选高材生从逵受《左氏》、《穀梁》、《古文尚书》、《毛诗》,四经遂行于世。服虔、马融、郑玄等经学大师均推尚古文,马融以古文经学授郑玄,玄则遍注群经。晋王肃解《毛诗》、王弼注《易》、杜预著《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古文经学始独树一帜,而今文经学大衰。古文经学训诂简明,不凭空臆说,对经书字句、篇章、立意及典章制度、人物评论均和今文经学迥异。偏重名物考证,倡文字学和考古学,后世又称“汉学”。对六朝、隋唐以至清代经学皆有影响。明清之际顾炎武高标“舍经学无理学”,倡经籍研究,至乾嘉时期古文经学大盛。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