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玉古文字研究(语言)

罗振玉古文字研究(语言):

*罗振玉广泛收集甲骨卜辞,金石古器与拓木,匋文货币、玺印封泥、汉晋简牍、古籍佚书等新出材料,分门别类加以整理研究,一生所刊布书籍高达四百多种,内容丰富,鉴别精审,方法崭新,印刷精良,集近代金石学之大成。其着名的古文字着录,甲骨文有《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前编》及《后编》、《续编》,共收五千余片零星出土的甲骨,内容十分重要。但将一些拓本截去一部分,不利甲骨缀合与研究。金文有《三代吉金文存》,共收商周金文四千八百三十一器,按照器物与字数编列。惟未附器形、释文以及有关出土地、收藏、着录说明,降低了参考价值。他是第一位对甲骨文作全面系统研究而有重大建树的学者,首先考证出甲骨出土地安阳为殷代故都,确认甲骨卜辞为商王室遗物,考辨不少卜辞中的帝王名号。在《殷墟书契考释》中,将卜辞分为八大类分别进行研究,从而将杂乱的卜辞爬梳成可用的有条理的史料,大体上弄清了基本内容。他主张“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考释方法,尽量将甲骨文和金文、《说文》进行参证比较,又能注意到甲骨文本身的特点。所释五百余字甲骨文,不少已成定论,由此能够粗略通读卜辞辞句。但其考释亦存在望文生义之弊。他与王国维的学术研究曾产生很大影响,被称为“罗王之学”。

为您推荐

“转注”研究(语言)

“转注”研究(语言):*六书研究的一类。汉代刘歆、郑众始为“转注”定名,许慎为其界说。对它的性质,有班固“造字之本”说,戴震“四体二用说”。对它的解释,有戴侗等“形转”说,杨慎等“音转”说,徐锴等“形义结合说”,段玉裁..

明代辞书编纂(语言)

明代辞书编纂(语言):一般认为明代为辞书的进化时期。梅膺祚作《字汇》,廖文英作《正字通》,两书以笔画多寡为依据来排部首,较《说文》以来诸书易检,因而影响很大。方以智作《通雅》,提出“欲通古义,先通古音”,着重解释唐代至..

元明文字学(语言)

元明文字学(语言):文字学史分期之一。这一时期注重对“六书”理论的探讨,并注意用“六书”的原则对汉字进行具体分析。元代主要有戴侗《六书故》、杨桓《六书统》、周伯琦《说文字原》、《六书正譌》和明代赵撝谦《六书..

甲骨文断代研究(语言)

当代“假借”研究(语言)

当代“假借”研究(语言):指1949年以后的“假借”研究。秦松岭《假借字拾零》,徐侃《假借与通假初探》认为假借是本无其字,又无意义联系的同音借用。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认为假借是旧的词赋予新的义项,用词来引申代替。..

当代辞书学(语言)

当代辞书学(语言):指1949年以后的辞书编纂与研究。在辞书编纂方面,主要着作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修订本,《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文大字典》、《新华字典》、《古汉语..

宋代古文字学(语言)

宋代古文字学(语言):宋代文字学分支之一。宋代是古文字学中兴时期。由于北宋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从皇家到官僚士大夫收藏古器之风盛行,并出现了一批象杨南仲、吕大临那样杰出的金石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对青铜器、石刻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