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说

性善说: 孟子的人性论观点。谓人生命性善。《孟子·告子上》:“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肯定道德意识具有先验的性质。但并非认为人生来即具有“仁、义、礼、智”的道德观念,只是说在人的天赋中存在这四种道德观念的萌芽。《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赵岐注:“端,首也。”朱熹注:“端,绪也。”杨伯峻释“端”为“萌芽”。孟子认为,任何人只要在适当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扩充天赋的善端,“皆可以为尧舜”;“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种人性论观点对我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为您推荐

行先知后

行先知后: 说明清之际王夫之的认识论学说。宋朱熹认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工夫全在行上”(《朱子语类》卷十三)。他又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明王守仁则倡“致良知”说,“良知自知原是容易的,只是不能致那良..

人道

人道: 人事、人伦、为人之道。人道观念春秋时已出现。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左传·昭公十八年》)。道家强调人道与天道有别。《老子·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庄子·在宥..

考据学派

考据学派: 指清代注重名物考证的学派。明清之际顾炎武是开山祖。他与同时的另一些学者,鉴于明末学界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空疏误国的弊病,标举“经世致用”,提出“经学即理学”的主张,故其考据与现实紧密联系,与官方倡导的..

人性论

知行并进

知行并进: 亦称“知行并举”。明王廷相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用语。强调行,即“履事”、“习事”、“实历’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真知必得于行。“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徒讲而不行,则遇事终有眩惑”..

天命

天命: ①上天的旨意和命令。天命的观念起源甚早。古人对自然和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因而归之于上天的旨意和命令。而统治者则以天命为自己统治的根据。《尚书·汤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诗·商颂·玄鸟》:“天命玄..

颜李学派

颜李学派: 清初颜元、李塨师生合创的学派。反对程朱分“理”、“气”为二,“理”先于“气”的观点,强调“习行”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颜元谓“千年大患只为忘了孔门‘学而时习之’一句也”;“思过读过,总不如学过;一字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