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封建朝廷发布的官报“邸报”。
因为由地方政府派驻首都的“邸吏”负责传发,故称。亦别称为“邸钞”、“阁钞”、“朝报”、“杂报”、“条报”、“状”、“状报”、“报状”等。约产生于公元8世纪前叶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
唐末人孙可之在《经纬集》中所写的有关《开元杂报》的文章,是关于邸报的最早、较详细的记载。
20世纪30年代向达在英国不列颠博物院所藏敦煌卷子中发现的邸报《进奏院状》,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报纸,也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它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距今约1100年。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及其起居言行;封建王朝的法令、公报;皇室的动态;关于封建政府官员的升黜、任免、赏罚、褒奖、贬斥等方面的消息;各级臣僚的章奏疏表(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机关给皇帝的报告、各地驻军将领的战报、封建言官对朝廷措施的规谏和对失职官吏的弹劾等)和皇帝的批示。它又不同于近现代报纸,没有一般新闻和言论。邸报稿件的内容在发布前往往经过严格的检查,此后历朝历代都有邸报稿预检的制度。
至于重要稿件的取舍,则常要由皇帝亲自裁定。
另外,邸报只在封建统治机构内部发行,它的读者以分封各地的皇族和各级政府官吏为主,但封建士大夫和地方上的豪绅巨贾也可设法看到抄件,一般的庶民百姓则看不到。直至明末清初,才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朝廷官员的监督下,抄录出版邸报上的文稿。
这类民营报纸通称为“京报”,大部分是用雕版印刷的,也有用手抄的。从明代崇祯十一年(1638)起,才普遍使用活字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