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我国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界群起组约和出版各种文艺鉴赏辞典的热潮。
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首次推出《唐诗鉴赏辞典》,收录唐代196位诗人的1105篇诗作,基本以一诗为一鉴赏单元。附录有诗人小传、诗人年表、唐诗书目、诗体诗律词语简释,以及名句索引、篇目笔画索引等,其篇幅占全书总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
正文多约请国内在此前曾从事过文学鉴赏的作者撰写,从而成功地将赏析性读物与备检性工具书融为一体。
出版后,以容量大、装帧精美、实用性强等优点,迅速赢得市场和读者,1983年和1985年两次印刷达80万册。
受如此巨大的图书市场吸引,国内各出版社竞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斟酌选题,组稿成书。有的径直以“珍藏书”、“礼品书”为号召,“鉴赏辞典热”从此揭开序幕。据不完全统计,1986-1990年已出版各类文艺鉴赏辞典100余部,即将出版的尚在40种以上。文艺类鉴赏辞典热的出现,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文艺鉴赏是近代白话文广泛使用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欣赏形式,系综合传统的诗文笺注和评点、批注等批评形式的长处发展而来。
它运用当代文体,融结构分析、字句串讲、内容阐释、艺术手法提示等于一体,深入浅出,适合于一般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80年代以来,阅读欣赏古典文艺作品成为人们丰富文化生活、提高文化修养的优选方式,从而促成了文艺鉴赏的勃兴和繁荣。鉴赏辞典正是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物。
同时,从图书编纂史的角度来考察,鉴赏辞典在编纂体例、含括内容、赏析质量方面,要优于以往各种文艺鉴赏出版物,更适应现代人在阅读之外追求使用上的多功能用途和装帧上的高雅气派的需求。目前已出版的鉴赏辞典,内容大多集中在古典文学领域,并有由初期的断代型向通史通体型和专体专书型过渡、发展的倾向。
主要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1983)、《宋诗鉴赏辞典》(1987)、《唐宋词鉴赏辞典》(1988)、《元曲鉴赏辞典》(1990)以及《古文鉴赏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元明清诗鉴赏辞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历代诗歌名篇鉴赏辞典》、《古文鉴赏辞典》、《山水诗歌鉴赏辞典》、《金瓶梅鉴赏辞典》等。艺术方面主要有:《中国书画鉴赏辞典》(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北京大地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历代书法鉴赏大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版)等。
在近10年来的出版物中,鉴赏辞典成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系列之一,对弘扬祖国文化遗产、倡导读书风气、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繁荣图书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鉴赏辞典的策划和出版中,受经济效益的吸引,存在着选材烦琐、编辑粗糙、内容重复、印装欠佳等不良现象。目前,读者审慎择购的心态已经开始抑制部分出版社以赢利为首要目的而突击组织出版“鉴赏”型辞典的无计划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