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本

清本:

清代(1644-1911年)制作刻印的图书版本。

在清代,图书的各种制作工艺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写本书以乾隆年间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最为着名,该丛书收经史子集四部书籍3500种左右,抄成7部,分藏于南、北方七阁之中,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中国古代最大的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1万卷、木活字印本《武英殿聚珍版丛书》134种,也先后于雍正和乾隆年间印成。套版印刷也得到继续发展,康熙年间内府四色套印的《御制唐宋文醇》、五色套印的《劝善金科》等,皆精妙绝伦。道光年间涿州卢坤还用六色套印了《杜工部集》。清代前期刻书以内府和代之而起的武英殿修书处及曹寅主持的扬州诗局等官刻机构最为有名。

中期以后,私人刻书得到发展,刻家大多为学者和藏书家,在当时盛行的考据学影响下,所印之书内容严谨,校勘精审,刻印俱佳,又多采用手写字体,世称“写刻本”,又称“精刻本”。其所刻大多为丛书,部头大,质量精,中国历代较为重要的图书,几乎都被收集在内了。

清代坊刻也很发达,北京、南京、苏州、扬州等地书坊林立,刻书众多。

太平天国战争后,各省官书局纷纷设立,刻印了大量经、史之书,也为迎合读者需要,刻印子、集二部中常用多见之书。到19世纪末叶,随着西方近代印刷的传入和逐步推广应用,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官、私、坊三大刻书系统,逐步而为新兴的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私人出版印刷机构所取代,古老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套版印刷让位于新型的平版、凸版和凹版印刷。在短短数十年间,铅印本、石印本等新型印刷书籍大量涌现,形成清代末年一个新的印书高潮。

总之,清本书数量大,传本多,质量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晚期又在印刷工艺上经历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既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同时又成为近代新型图书的一个起点,在中国书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您推荐

递修本

递修本:经两次或两次以上修补而重新刷印的古书版本。如南宋绍兴年间四川眉山所刻的“眉山七史”,其版片一直保存到清代嘉庆时才毁于火,其间数百年历经修补重印,产生了为数不少的递修本。又如明南京国子监所刻《玉海》,其版..

辽本

辽本:辽代(907-1125年)制作刻印的图书版本。辽代立国218年,统治了中国北部的大片地方。辽太祖神册四年(919)始创制契丹文字,其后用契丹文和汉文刻印了许多图书。但据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5记载:“契丹书禁甚严,传入中国..

写刻本

写刻本:明代中叶以后采用手写字体上版刻印的一种刻本类型。明代中叶以前的历代刻本一直采用手写字体上版刻印,但明代正德、嘉靖年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横细竖粗、横平竖直、整齐方正的刻书字体,人称“宋体”、“匠体”或“硬..

复印本

影抄本

影抄本:抄本的一种。其抄录方式是用薄纸覆于底本书叶之上,照底本字体、版式一丝不苟地摹写下来。影抄图书的方式起源很早,但最初以此闻名的是明末清初常熟的藏书家毛晋。据载,毛晋汲古阁藏书,凡有他人所藏宋本而自己不能购..

抄本

抄本:根据底本手写传录而得的副本,又称“传抄本”。抄本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据写本抄录者,有据印本抄录者;有完整抄录一书者,有摘抄众书者,有只节录一书者;有据书抄录者,有据其它各种形式的文献抄录者。其中书法工整、文字内容讹..

稿本

稿本:作品的手写原本。一般可分为手稿本、清稿本和上版稿本等。手稿本是作者亲手书写着作的稿本。清稿本是作者自己或雇人誊清的稿本,或是在初稿基础上形成的字迹比较齐整清楚的稿本。上版稿本又叫写样待刻稿,是古代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