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沫沙读书

廖沫沙读书:

廖沫沙(1907-1990)笔名繁星,湖南长沙人。

杂文家。1927年毕业于长沙师范学校,并参加学生运动。

自1932年任《远东日报》编辑起,主要从事革命新闻事业。1949年后担任北京市委行政工作并从事杂文创作。着有《廖沫沙杂文集》、《纸上谈兵录》、《廖沫沙文集》等。廖氏从小就是“书迷”。

他在晚年所撰的《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文中,曾总结性地回忆道:“我已年过八十,可说读了一辈子书。我的一生,除开读书以外别无其它嗜好和乐趣。通常在工作和睡眠之外,只要有一点空闲,我就不自觉地找来书、报,读之不已。这个习惯养成得很早,在我八、九岁时就开始找课外书来读……由此养成了我读小说、读历史书的爱好。

”那时候,他放假回家就“埋头于昏暗油灯下,读书至深夜才睡”;也曾发奇想要收录古今中外小说,塞满一房,然后就躺在书房里读。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读书范围也越来越广,诗、词、文、史、哲,都在他涉猎的范围之内。

他毕生视读书为生命的最大乐趣,“只要有空闲,就书不离手”,“每一拿起书,就乐趣无穷”(《读书、文明、社会主义》)。即使身陷囹圄,在昏暗的牢房里,也想尽办法读书,读书成为他在监狱里的一大快事,而且从书中获取力量。读书时喜欢在书的天头地脚上,记下心得体会,“字里行间,圈圈点点。不少地方,划了杠杠”。

(《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并把有关的论点、可供参考、需要研究的问题记到笔记本上。他认为这样便于查找;且摘一次,过一次脑子。不懂,没法摘;读懂了,知道要点了,才会摘;为了摘,就必须读懂。并被人称为“摘记读书法”。

此外,廖氏还甚至认定,“人不读书,不能成人”(《读书与文明》)。他曾这样总结自己的读书生涯:“我本来是学文学的,由于工作的需要,不能不扩大读书面”,“我所写的杂文也有很多是我读书的产物,或者就是我的读书笔记”(《为有源头活水来》),“总而言之,我这一辈子不是读便是写,读了写,写了再读。

读书不但是我的乐趣,也是我求知致用的不尽源泉。”

为您推荐

牟润孙读书

牟润孙读书:牟润孙(1908- ),原籍山东福山,生于北京。文史学家。幼年开蒙于私塾,读“四书五经”。15岁时,读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觉得耳目一新,“原来天地还有这么大!眼界就开阔了。我又买了梁先生的《清代学术概..

严北溟读书

严北溟读书:严北溟(1907- ),湖南湘潭人。曾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平生苦读,曾撰《青灯有味忆儿时》自述读书生活。他于五岁发蒙,借读私塾,课余读家藏先秦诸子、《十三经注疏》、《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昭明..

缪钺读书

缪钺读书:缪钺(1904- ),祖籍江苏,生于河北迁安。文史学家。幼从外祖父读《论语》、《孟子》,后考入北京大学,但中途因父丧辍学,遂以教书自学为业。历任保定各中学、河南大学、浙江大学、华西大学等校教职。1949年后,任四川大..

叶灵凤读书

吴晗读书

吴晗读书:吴晗(1909-1969)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历史学家。1931年入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大等校教授。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副市长等职。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着有..

蹇先艾读书

蹇先艾读书:蹇先艾(1906- ),贵州遵义人。作家。192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就读时开始写稿。后参加文学研究会。1931年至1937年间任北京松坡图书馆编纂主任。1949年前后在高等学府担任教职。能诗和散文,作品甚多。小说有《..

姚名达读书

姚名达读书:姚名达(1905-1942)字达人,号显微,江西兴国人。目录学家、史学家。早岁就读于赣县中学,以勤奋笃学见称,常挑灯夜读,手不释卷,攻读《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家贫则借书抄读,寒暑假自学稍无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