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怜 : 威廉·米怜(WilliamMilne)。19世纪来华办报的基督教传教士,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的创办人和主编人。英国苏格兰人。笔名博爱者。六岁丧父,家境贫寒。16岁时开始信奉基督教,并立志献身传教事业。后被一教会组织派赴哥斯堡攻读神学,并醉心于海外传教事业。1812年7月结业后即受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传教,协助马礼逊工作。1813年7月4日抵达澳门,因当地政府限令24小时内离境,遂潜居广州马礼逊寓所,勤奋学习中国语文。1814年春赴爪哇等华侨聚居地区散布宗教宣传品,同年冬返回广州。1815年4月17日,受命偕刻工梁发等人离广州赴马六甲建立对华传教和出版基地。首先设立 “越恒河布道会”(Ultra Ganges Missonary Union) 并任主席,旋即设立能印中、英和马来文的印刷所。同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任主编,并为主要撰稿人。所写 《张远两友相论》 一文,后编为小册子多次翻印,成为基督教早期在华影响广泛的宣传品。不久又办起供中国儿童就学的第一所免费学校,这也是基督教传教士为中国人办的第一所学校。1817年5月,又创办英文季刊 《印度支那汇报》 (Indo-Chinese Gleaner,也译《印度支那采集者》),自任主编。1818年11月,创建著名的英华书院,出任首任院长,并每日讲授中文。同时与马礼逊合作将 《旧约》 译成中文。1820年被英国加拉斯哥大学授予神学博士学位。1821年所患肺病转重,已不能继续工作。1822年6月2日死于马六甲。著有英文 《基督教在华最初十年之回顾》。在华期间,精心办报,经常研究中国读者的心理、性格和习惯,曾被 《中国丛报》 的编者认为“是一位善于观察人的能手”。他主张报刊文字要写得短,应通俗易懂 (“每篇必不可长,也必不可难明白”); 还主张为文要有文采 (因 “人最爱彩色云”),“方使众位也悦读”。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