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组织者和报刊政论作者。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66年11月12日生。幼名帝象,长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笔名载之、高野、中山樵、高野长雄、南洋一学生、南洋小学生等。1878年随母亲到檀香山哥哥孙眉家,进英、美教会办的书院读书,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1883年返回家乡,同年冬往香港,先入拔萃书室、后转域多利书院读书。1886年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校学医。次年秋转学到香港西医书院,至1892年毕业。后以行医为掩护,常来往于港、澳、穗之间,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1893年曾为澳门《镜海丛报》中文版撰写“医药问答”。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发出“振兴中华”的呼号,并将当地华侨报纸《隆记檀山新报》的工作人员全部吸收入会,使该报进行爱国救亡的宣传。1895年1月回到香港,于2月21日在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在中外文报刊上发表文章。1896年10月,在伦敦被清政府驻英公使绑架羁囚12天,经营救脱险后在英国报纸上发表《致各报主笔的公开信》、《中国的现状和未来》等英文文章,并撰写出版了《伦敦被难记》。1900年1月25日,在日本亲自领导创办的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在香港创刊。他派陈少白赴港主持,自己则在日本负责筹措经费,采购印刷设备,物色办报人员,并为报纸定名,还利用多次过港的机会,具体指导报纸工作。同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个由留日学生创办的政治性刊物《开智录》半月刊在日本横滨出版铅印的“改良第一期”,即得其资助的200元印刷费。1901年5月10日,留日学生中最早具有革命倾向的刊物《国民报》月刊在日本东京创刊,也曾捐助过1000元印刷费,在经济上给予有力支援。1903年10月从日本到檀香山,将华侨程蔚南所办商业报纸《檀山新报》 (俗称《隆记报》)改组为革命党报,并亲撰《敬告同乡书》、《驳保皇报》等文,与保皇会机关报《新中国报》展开笔战,同时复致书横滨冯自由使代聘前香港《中国日报》记者陈诗仲充任该报笔政。其后,该报易名为《民生日报》,又命前《中国日报》记者卢信前往担任主笔。1904年4月到美国旧金山,暂时代理美洲洪门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 主笔,旋又函托冯自由代为物色主笔,使该报成为革命派在美洲华侨中的重要喉舌,在与保皇派的论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春南洋首家华侨革命党机关报 《图南日报》 在新加坡创刊后甚为关心,并于次年7月自欧洲东归时约见该报同志。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任总理。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 在东京创刊,亲撰 《发刊词》,首次公开提出 “民族”、“民权”、“民生” 三大主义,并领导该报与改良派设在横滨的 《新民丛报》展开激烈的论战。同盟会在南洋的机关报 《中兴日报》 于1907年8月20日在新加坡创刊后,次年3月从越南移居南洋,又领导该报与改良派的 《总汇报》 展开激战,并署名 “南洋小学生” 经常为该报撰写重要文章。1910年2月抵旧金山,将李是男等人组织的少年学社改组为同盟会,并将学社1909年7月创刊的 《美洲少年》 报周刊改组为 《少年中国晨报》 日刊,于1910年8月18日作为中国同盟会驻美洲支部机关报正式出版。辛亥革命后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5月为上海 《国民》月刊题写刊头,并和黄兴一道为该刊撰写 《出世辞》。同年夏,又直接领导创办上海英文 《民国西报》。“二次革命” 失败后,于1914年5月10日,领导部分国民党员在日本东京创刊 《民国》 杂志,从事反袁宣传。同年7月8日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任总理。1916年1月22日,领导在上海创刊该党机关报 《民国日报》,以继续进行反袁宣传。1919年6月8日、8月1日,领导该党在上海先后创办 《星期评论》 周刊和 《建设》 杂志月刊,并发表 《实业计划》 等重要文章。同年10月10日,在上海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行联苏、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改组国民党的同时,改组国民党的宣传机构,整顿国民党报刊,以 “唤起民众” 的革命热情。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一生著述收入1981年后陆续出版的 《孙中山全集》。1956年尚出有 《孙中山选集》。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