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受众心理规律 : 受众对广播电视传播者和节目生发的带规律性的心理活动。可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进行研究。
从宏观看,一般概括为: (一) 自主律。广播电视受众具有自主意识、自尊心理和各自的人生观、审美观。受众是传播活动的客体,同时又是接受活动的主体。受众并不是被动地接收,而是积极地认知和合作,既有自觉能动性,又有自觉受动性,这两者趋于一致。受众的自觉能动性,表现在收听收视时能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文化素养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和判断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还能以自己的经验和意见进行评估和补充。在一定条件下,受众还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传播活动,有的还成为写稿者、演播者、编导者、评论者。因此,受众既是传播活动的接受者,也是参与者,在某种状况下还是再创造者。(二) 思辨律。受众具有思维能力和思辨心理。思辨力来自思维力。受众在接收传播信息或节目时,经过思辨确定喜与厌,好与恶,取与舍,然后进行选择,决定认同、怀疑或抵制。思辨的实质是为了选择。(三) 演变律。受众心理与世上的一切事物一样都在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反应在两方面:一是“喜新厌旧”等受众心理准则,在内涵和外延上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循着受众心理的自主和思辨的规律而变化。受众心理的变化,必将带来人的个性、气质、主体意识、自我价值的变化。受众的精神主体和心理状态,既随着社会的演进而变化,又随着传播活动在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开展而变化。这类变化,有利于产生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四) 晕轮律。传播机构及个人,要使自己的宣传易于被受传者所接受,就必须提高自己在受传者心目中的威信,以产生“晕轮效应”。以廉政宣传为例,如宣传者是一个廉洁干部,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人们就较易接受他的宣传;相反,宣传者是一个不廉洁的干部,将会造成“逆反效应”,甚至产生“飞旋镖效果” (“相反的效果”)。传播机构及个人都应提高自己在受众心目中的威信,注意以身作则,行为规范,品德修养;注意受众的心理定势及其心态的联系性、倾向性、复杂性等;注意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平等对话、双向沟通,使宣传尽量适合于受众的心理接受能力。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