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收集 : 图书馆及其他文献情报机构根据各自的目标和读者需要,选择文献并通过购买等多种方式获取文献,以积累和补充馆藏的工作。在中国习称采访工作或藏书补充。文献收集工作直接影响文献情报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一般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科学的方法,以便建立具有特定功能的馆藏体系。
文献收集工作的准备 包括调查研究、制订收集计划和选配人员等几方面。
调查研究 主要调查下列几方面情况:①本馆馆藏状况,包括收藏文献的特点,馆藏的结构,藏书完整、薄弱或残缺情况,现有文献的利用率、拒借率情况及其原因,文献流通周期的统计等。②服务对象的需求状况。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使收集到的文献符合读者需要。③ 文献来源,包括了解出版单位的出版计划、出版动态,有关学术单位机关团体、高等院校等的学术计划、会议、纪念活动等。
制订收集计划 文献收集计划又称馆藏发展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一般为3~5年或更长时间,确定收集资料的总方向,规定收集文献的范围和深度,采取的途径和步骤等等。短期计划可以是一年、一个季度甚至一个月的计划。对收集内容和方法的规定都较具体。制订计划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反复讨论,计划一经制定,即不宜轻易改变,以免造成浪费和资料残缺。
选配人员 选配合格的文献收集人员是做好收集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他们一般应具备有以下条件和素质:①具备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②对有关专业学科有所了解,掌握该学科的研究水平、动向和有争论的问题;③具有使用工具书和其他检索工具的技能;④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写出综合报道和述评。此外,文献收集人员还应有一定的外语水平。
文献收集工作的原则 ①针对性原则。又称实用性原则。文献情报机构必须针对本单位的性质、任务、服务对象,根据读者的需要或地区、单位发展的需要及可能条件,慎重确定收集文献的范围和深度。②系统性原则。系统地收集文献是建设有特色的馆藏的重要条件。一个图书馆的馆藏是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可按学科体系、历史年代、文献出版形式、文别、出版时间、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划、产品类型(型号)、水平层次等进行系统的收集。③计划与分工协调原则。文献收集需要遵循一定的收集计划,并考虑各文献情报机构的分工合作、资源布局等因素。文献收集时需要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重点与一般的关系、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品种与复本的关系以及不同文献情报机构的分工合作关系等。④时间性原则。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文献情报机构要能尽快地收集文献并提供服务,而且要经常对馆藏文献进行复选,剔除陈旧过时及其他无价值文献,用新文献取而代之。⑤节约原则。合理地使用经费,做到采选适宜,复本恰当。
文献收集方法 文献收集一般包括文献的选择 (采选) 和文献获取两个方面。文献选择是从众多的文献中选择适合图书馆文献收集计划和读者需求的文献,它是一项学术性工作,应由高级馆员负责进行。获取文献则是对已选定的文献通过购买或其他方式补充进馆和进行验收,一般可按一定程序和规则进行。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和获取文献常常是同时进行的。获取文献的途径多种多样,较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购买 文献情报机构获取文献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称为采购,多用于收集一定范围内发行的出版物。购买主要有订购、现购、邮购、委托代购等几种方式。①订购。根据出版发行单位发出的征订目录、订单等进行圈选预订,预付款后由征订单位供应文献。期刊、报纸等连续出版物多采用订购方法。订购可以保证文献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但应避免漏订或重订。近年来,西方国家的书商提供多种新的订购服务,如送审订购、大宗订购、长期订购等,以帮助图书馆选书,已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欢迎。送审定购又称纲目定购,是图书馆将其文献收集的计划范围(学科、 语文、类型、地区、层次、价格等) 交给书商,书商按要求送书,再由图书馆审核认可。一般90%左右的图书符合要求。这种方式多适用于规模较大、资金有保证并要求系统完备地收集某方面文献的机构。大宗订购是书商按约定送来某领域,或某种价格以下,或普及性的每种书,一般不退换,由图书馆选择的余地较少,其好处是到书快,价格便宜。长期订购类似于大宗订购,是对某一对口的出版社或出版商的全部出版物进行长期订购,书一出版即送到图书馆。②现购。文献收集人员直接到出版物销售现场选购。由于能直接翻阅,可准确地鉴定其质量和价值;但也易造成重购和漏购。多用于获取订购不到的文献,如发行量小或内部发行的文献、古旧图书、地方出版物以及漏订或订购不足的文献。③邮购。通过邮局向外地发行单位购买或由代办单位代购异地出版的文献。④委托代购。图书馆采购人员开列书目和限量,委托有关人员(包括其他图书馆的采购人员、 出国人员等)在异地选购所需资料。主要是本地书店没有进货和脱销的书刊、绝版书、内部资料等,多为外地、外单位出版物。
复制 包括抄录、复印、照相复制、缩微复制、录音复制、录像复制等。一些急需书刊、善本书、外文原版书、缺漏的文献、内部资料以及声像资料等,可通过复制来补充馆藏。可由本馆自行复制,也可请有关单位代为复制。
交换 文献交换有多种形式。有两单位直接交换和通过协调机构间接交换;有国内交换和国际交换。用交换方式收集文献有两个优点:一是可以获得一些有价值的非卖品(如内部书刊等),二是减少了中间环节,可更快地得到文献。此外,国际交换还可节省外汇支出。文献情报机构通常选择那些在业务范围、学术水平、出版状况等方面符合本单位需要的机构为交换对象,以获得各自所需的文献(见出版物交换)。
索取或征集 文献情报机构常常主动向政府机关、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学校、企业、专业会议以至个人索取或征集非卖文献以补充馆藏。这些非卖文献包括上述单位编印的内部资料、学位论文、科研成果报告、产品样本等通过正常采购途径不易获得的资料,在国外多被称为灰色文献(见文献)。
委托收集 请个人或机构代为收集文献资料。例如,可委托参加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代为收集会议文献;委托出国访问、考察或应邀出国讲学的团体或个人代为收集国外文献。通过这种方式常常可以收集到一些购买或交换不到的文献。
接受赠送 接受个人、机关团体、其他图书馆赠送的文献,也是图书馆获取文献的途径之一。一些藏书家、学者、作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常在晚年(或离世后由亲属)将珍藏的文献或本人的著述、手稿等捐赠给图书馆。一些出版者将其出版物赠给图书馆以扩大宣传和流通。一些小型图书馆或新建图书馆可从其他图书馆获得赠送或调拨的文献,其中有些是多余品种或复本。
接受呈缴本 一些图书馆被指定保存出版物样本(呈缴本),从而获得出版者呈缴的出版物。呈缴本成为这些图书馆馆藏的固定来源(见出版物呈缴制度)。
采访 派遣文献收集人员外出采集和寻访,包括:①走访那些有阅历的专家学者或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可记录其谈话内容,复制其手稿等,常可获得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②参加学术机构、学会、研究会以及高等院校举行的学术讨论会、年会、产品鉴定会、展览会等,收集会议论文、学术报告、口头发言记录、产品样本等,并可得到情报线索,以便跟踪收集文献;③采集文献实物,如碑刻、楹联、房梁题记、器物铭文、家谱、地契、帐册、传单、布告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