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碎品 : 对新闻时效特点的一种形象的说明。新闻的生命是短促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闻很快变成历史。这种形象的说明,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其他国家都有。例如40年代原苏联新闻学者柯捷夫说:“新闻是‘易碎品’。有时作者写出了非常有趣的稿件,文字写得极漂亮,但发给编辑部的时间或发表的时间,却迟得使之对任何人都成为不需要的了。新闻通常是和某种事件相联系的,它在本质上是有其实际性的。在一个会议开幕两三个星期后才写关于这个会议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意思呢?或是在某种体育竞赛举行过了,人们早已四散回家、开始工作以后,却突然出现了关于这一竞赛的消息,这又到底有什么意思呢?应该非常严格地遵守稿件的新鲜性的要求。”(《联共(布)中央直属高级党校新闻班讲议汇编》第151页,人民出版社1954年)
新闻易碎品的论点表明了新闻传播手段的飞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新闻界普遍认为,昨天的报纸是没有生命的,但在新闻传播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几个小时前发生的新闻就已经失去了生命力。这是因为,新闻的时效性已经成为决定新闻生命的首要因素,新闻发布的短暂落后都可能使新闻变成昨日黄花。近年来,在我国的新闻研究中有人提出了新闻作品的学术价值问题,认为新闻的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等,都具有“易碎”的本性,时过境迁,人们考察新闻作品的视点和衡量新闻作品的标准,就转移到它的写作格局和语言特色等方面来了。优秀的新闻作品具有超越时代变迁的美学价值,在这一点上,新闻又不是易碎品。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