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的写作方法 : 序,亦称“序言”、“叙”,或称“引”、“引言”、“导言”等。
序,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是写在正文前的独立文字。它还包括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在古代多放在书的后面,详叙各篇主旨,以示读者,如《史记·太史公自序》等。现在一般放在书的前面,而放于书后者,则称为后序或跋。在各种应用文体中,序具有较大的文学价值或史料价值。
从总体上说,序有作者自序和请他人作序之分。自序着重于说明著作宗旨、撰写经过、编写体例等,也可就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简要的阐述。自序有时也称“前言”。他序则常常是对作者、作品进行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观点作引申和发挥。他序一般多由有关的名人撰写。
序的写作,应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1. 目的要正确,态度要端正,注意读者对象
序,是一部著作的窗口,读者常常是先由读序了解图书内容,从而决定要不要读。因此,序的写作要了解本书是写给什么人看的,然后才能针对具体的读者,写得切合他们的要求,决不可离开读者对象,单凭撰写者的想象,随心所欲。就是说,序的写作,要坦率、诚实、中肯,要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自序,态度要谦虚,不可一味自夸,把序写成广告性质。为人代序,要深入地了解作者,认真地研究原著,实事求是,有好说好,不可尽是奉承话,也不可光凭印象去敷衍成篇。尤其在商品经济大发展时期,要特别警惕作序中的不正文风。
2.在限定的内容中,作灵活的选择
序的写作,其内容有整体要求的限定性,即在写什么的问题上,必须慎而思之,不能离开原书,漫不沾边。但又有具体选择的灵活性,即不能拘泥死板,空泛平淡,抓不着重点,写不出特点。
3.在有限的类型中,选择得体的形式
序的写作,基本上是叙述说明和议论说明两种体裁。这样,序的写作,具体的选择就受到约束。当然,这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也并不只限于上述两种形式,这只是就大多数情况而言的。在实际写作时,应该而且必须根据内容的需要,确定一种恰当的表现形式,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否则,表达就难以尽意。
序大都是夹叙夹议,偏于叙述,有散文的特点;偏于议论,有论文的特点。散文也好,论文也好,都要言之有物,以材料的丰富和文笔的多姿见长,还要以论点的深刻和分析的透彻取胜。
4.要写得精炼,要有个性
序与前言相比,可以写得较详尽一些,但总的来说也是应写得短小精悍,以要言不烦为好。因为读者通过序文了解图书的梗概,知道原书写了什么和写得怎样就行了,当他们认识了图书的价值并决定读它的时候,作序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如果序文过于冗长,就很容易使读者败兴。在内容和写法上,要有个性,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真正说出自己的见解,而不要人云亦云。
序言举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序言
中国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一,故于小说仍不详。
此稿虽专史,亦粗略也。然而有作者,三年前,偶当讲述此史,自虑不善言谈,听者或多不憭,则疏其大要,写印以赋同人;又虑钞者之劳也,乃复缩为文言,省其举例以成要略,至今用之。
然而终付排印者,写印已屡,任其事者实早劳矣,惟排字反较省,因以印也。
自编辑写印以来,四五友人或假以书籍,或助为校勘,雅意勤勤,三年如一,呜呼,于此谢之!
一九二三年十月七日夜,鲁迅记于北京。
(选自《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8月出版)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