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08—1966
【介绍】:
意大利小说家、文学评论家。
出生于西西里岛,1925年从中等技术学校毕业后当过工人、校对员,通过勤奋自学,练就写作能力。193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小资产阶级》。成名作是长篇小说《红石竹花》(1933-1934),描写一个青年误入歧途成为法西斯突击队员的经历,试图揭示法西斯主义同小资产阶级意识的关系。
小说于1933年在《索拉里亚》杂志上连载后被法西斯审查机关查禁,单行本迟至1948年才出版。维多利尼因此停止创作,转而从事文学翻译。他精通英文,在1930-1940年间翻译评介了大量北美作家的作品,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
代表作是《在西西里的谈话》(1941),通过从米兰回西里岛探亲的主人公的叙说,指控法西斯政权的专横残暴,反映西西里人民的贫穷和痛苦。小说在写实的基础上,迫于当时的政治环境,采用了不少隐喻手法。由于抒情意味浓重和诗一般的节奏感,被誉为音乐剧小说。抒情性成为维多利尼小说的格调。此后又发表了描写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长篇小说《人与非人》(1945)和反映战后无产阶级生活状况的长篇小说《塞姆皮奥内隧道向弗雷尤斯隧道眨眼》(1947),均属新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佳作。1945年维多利尼创办文艺刊物《工艺》,积极开展各种不同文化见解之间,以及文化界与政治界之间的对话。
他同意共领导人陶里亚蒂就文化与政治、艺术与革命的关系问题在杂志上以公开信的形式辩论。他强调创作的独立性和艺术的人道主义使命。该杂志1947年停刊。
1949年他发表了另一部反法西斯斗争题材的小说《墨西拿妇女》之后,由于对战后形势的失望而辍笔,进入出版社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培养青年作家。1957年随笔《公开的日记》发表,打破多年的沉默。这部作品记录了他在《工艺》上主持的各种辩论的过程以及他对所争论的问题的思考。
1959年他和作家卡尔维诺主编《梅那博》杂志,倡导“工业题材文学”,号召作家描写工业化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得到不少作家的响应,形成一股潮流。杂志还对新先锋派的试验进行评介,促进其发展。维多利尼的作品还有小说《世界城市》(1969)、《名字和眼泪以及其他故事》(1972),论文集《两种力量。文学思想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