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派摄影 :
早期摄影在艺术表现上,由于缺少自身语言而更多地从绘画中借鉴,便产生了画意摄影。画意摄影在发展中,由于对如何借鉴绘画和创作手法的不同认识,形成不同流派,先后产生了高艺术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和印象派摄影。画意派摄影以绘画的艺术性为美学准则,强调美感比题材更重要,强调画面中的影调、线条、平衡等因素的重要性超过照片的现实意义。为了表现美的效果,避免世俗的和丑陋的题材,在创作上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
画意摄影运动以19世纪50年代从英国兴起的高艺术摄影为开端。高艺术摄影是在摄影是否是艺术的质疑和竭力为摄影获取艺术地位的纷争中产生的。其特点是用绘画的规则和原理、摄影的技法去创作绘画效果的照片。代表人物有英国的O.G.雷兰德、H.P.鲁滨逊、W.L.普瑞斯和J.M.卡梅伦等。19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反对高艺术摄影的写实风格的摄影,因P.H.埃默森的名著《自然主义摄影》(1889)而被称为自然主义摄影。自然主义摄影重视对自然的直接感受,提倡在实际的自然环境中发掘题材,以写实手法表现自然美的形象。但它并不反对借鉴绘画,只是反对用矫揉造作的手法模拟绘画。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19世纪90年代,又兴起了印象派摄影,许多摄影家开始运用各种柔焦和软焦手法,包括印相时加用漫射滤镜等,竭力将影像朦胧和柔化,以使作品看上去更有印象派绘画的效果,借此来实现他们所认为的艺术化。
画意派摄影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0年间达到高峰。20世纪20年代前后,随着直接摄影的崛起及摄影分离派的后期影响,画意派摄影逐渐衰落。
画意派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其历史功绩是把摄影从初期机械的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画意摄影诸流派的交替出现及画意派摄影表现风格上的兴衰,反映了早期艺术摄影由于不成熟而对绘画依附和摆脱的反复。20世纪以后,画意派摄影的观点和方法主要被人像摄影和插图摄影领域所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