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科托夫,F.S. :
罗科托夫早年的生活资料尚不完全,可能出身于农奴家庭,由于结识了当时莫斯科艺术学院的管理者I.I.舒瓦洛夫而有机会进入艺术圈。1760年起在圣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学习。1765年移居莫斯科。
罗科托夫是俄国肖像画的开创者之一。在圣彼得堡期间,他主要通过在俄国工作的法国艺术家,如L.托克及P.罗塔里,掌握了西方洛可可风格绘画,尤其是盛装肖像画的手法,同时也研究了舒瓦洛夫收藏的俄国及西欧绘画作品,创作了《伊丽莎白·彼得洛夫娜肖像》《彼得·费德罗维奇大公肖像》《彼得三世肖像》《奥尔洛娃肖像》《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加冕肖像》等盛装肖像画,这些作品延续了俄国18世纪上半叶的肖像画风格。在莫斯科期间,罗科托夫的风格走向成熟。18世纪60~70年代,他创作了一系列贵族知识分子的私密肖像画,包括《沃龙佐夫肖像》(18世纪60年代末)、《迈科夫肖像》(1765年左右)、《斯特鲁伊斯基夫妇肖像》(1772)等,多为椭圆形的半身像或胸像,人物为3/4侧身像,背景空无一物。不同于彼得堡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更多展现了人物隐匿的情感、内在的精神及独特的个性,而不仅是外在的荣光与庄重。他对光的运用十分巧妙,光线从黑暗中投射到人物的面部、颈部和肩膀,使人物焕发神采,用厚重的白颜料与粉色混合,表现珠宝和布料上的闪光。对色调的把握也更加娴熟,以流畅的笔触留下的颜料薄层,制造出烟雾般的朦胧效果,赋予人物神秘感。
18世纪80年代,罗科托夫创作了《V.E.诺沃西利采夫肖像》(1780)、《E.V.珊迪肖像》(1785)、《I.I巴里亚京斯基肖像》(18世纪80年代)等作品。这些作品中出现了更加清晰的色调变化和突出的立体感,人物的内在情感与高尚的道德统一起来。这些晚期作品也反映了俄国艺术风格从洛可可向古典主义的过渡。
《亚历山德拉·斯特鲁伊斯科亚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