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山石窟 : 中国佛教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公里的天龙山麓,始创于东魏,盛于北齐、隋、唐。现存21窟,计东峰8窟,西峰13窟。其中以唐窟为最多,另外还有一些小窟龛。
东魏的第2、3窟为双窟,方室,三壁三龛,四坡顶。佛像跏趺坐或善跏坐,褒衣博带。胁侍菩萨披天衣,着长裙。造像承北魏传统,雕凿细腻,具有写实感。第3窟左、右壁树下思维菩萨、维摩、文殊以及两个窟的前壁浅浮雕供养人、罗汉像等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北齐的第10、16窟为窟前雕柱廊的方室窟。窟内三壁三龛,前廊只雕出当心间二根八角柱,分别以莲形柱头、栌斗承阑额,其上间隔地雕一斗三升式及人字拱,只有横拱而无纵向构件,上经枋、榑承檐椽。在尖楣形的石窟入口外两侧浮雕戴花冠的仁王及天部像。第10窟内正壁大龛主尊为交脚菩萨。隋代第 8窟是前雕廊柱的方形中心柱窟。前廊形制与第10、16窟略同,左壁有开皇四年(584)题记。窟内长、宽约4.4米。中心柱四面开龛,帷幔形龛楣,一铺三尊像。左、右、后三壁三大龛,龛内为一佛二弟子,龛外两侧并立二菩萨像。佛像跏坐于束腰仰覆莲座或须弥方座上,造像形体方整,衣纹简练。窟前雕3开间柱廊(柱已失),左壁造像记碑已风化。室内方形,三壁三大龛,各雕一佛二胁侍,均风化。唐代的第9窟为方形的露天大龛,分阶梯形的上下2层。上层雕高7~8米的善跏坐弥勒大像,造型丰满,技法纯熟。下层正中为十一面观音,左、右为骑狮、象的文殊、普贤,局部雕刻细腻华丽。唐窟雕刻精丽者是第14、18窟。第14窟是进深 3米余的方室,正壁倚坐佛及胁侍菩萨立像,左、右壁为半跏坐菩萨(见彩图)。第18窟三壁有3身跏趺坐佛像,各有2身半跏坐胁侍菩萨。等身大小的白色砂岩雕像极力再现着现实人体的特征,微妙的体态变化给人以恬淡端庄的感觉,而质感极强的衣饰则反衬出富有弹性、冰洁玉润般的肌肤,形成同期最具代表性的新风格。
石窟造像在20世纪40年代受到人为的巨大破坏,优秀雕刻品多数被盗凿运往国外,现分别藏于欧洲,以及美、日等国的众多博物馆中。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