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胎换骨

夺胎换骨:

宋代黄庭坚提出的一种创作主张。

语见宋代僧人惠洪《冷斋夜话》:“山谷言: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所谓“夺胎”,即借前人诗意,经过改造翻新、为己所用;所谓“换骨”,即用自己新造之语,表达前人诗中之意。前者重在内容上加工改写,后者重在语言文字上改造加工,两者都是对前人诗意的借取或模仿。

黄庭坚倡导的“夺胎换骨”法,虽有借鉴古人,推陈出新之意,但把诗歌创作限制在效法古人的旧作上,脱离社会现实,忽视诗人个性的发展和主观情性的抒发,难免流于内容上的陈陈相因和形式上文字游戏。“夺胎换骨”为后来江西派诗人奉为珍宝,对诗歌的创作和发展,产生极大消极影响。

金代王若虚《滹南诗话》批评道:“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又言“夫既已出于前人,纵复加工,要不足贵”。

为您推荐

二十世纪文学理论

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现代外国文艺理论着作。荷兰着名比较文学家佛马克和易布思着。1977年出版。中译本由林书武、陈圣生、施燕和筱芸翻译,三联书店1988年出版。佛马克教授是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主席,对东西方文化有精湛研究。..

定体则无,大体须有

定体则无,大体须有:金代王若虚关于文章写作法度和要求的论述。语出《文辨》:“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又问无体乎?曰:有。然则果何如?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王若虚所谓的“定体”,是指固定不变的写作程式;所谓的“大体”,是..

斐罗斯屈拉特

斐罗斯屈拉特:【生卒】:约170—245【介绍】: 古罗马时代希腊作家、文艺批评家。生平不详。据传他曾在雅典学习和执教。后移居罗马,从事研究与着述。写过人物印象记、书信和绘画评论等。《亚波罗琉斯的生平》是他的文艺美..

非个人化

福斯泰夫式的背景

福斯泰夫式的背景:恩格斯文学批评用语,又称积极的背景。语出《致斐·拉萨尔》信。福斯泰夫是莎士比亚《亨利四世》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两剧中的人物,是英国16世纪封建关系解体时期的没落骑士的典型,长期沉沦在社会底层..

恶劣的个性化

恶劣的个性化:恩格斯文学批评用语。指流行于19世纪中叶德国文学中的一种拙劣的细节描写法。语出《致斐·拉萨尔》信:“您完全正确地反对了现在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作品中偶然出现的人物,常常作机械..

辅时及物

辅时及物:唐代柳宗元对“文以明道”之“道”的具体说明。语出《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仆之为文久矣,然心少之,不务也,认为是特博弈之雄武。故在长安时,不以是取名誉,意欲施之事实,以辅时及物为道。”又言:“然而辅时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