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十三绝
同光十三绝:清同治、光绪年间13名昆曲、京剧著名演员的合称。以光绪年间画师沈容圃所绘彩色剧装像而得名。画中13人依次为郝兰田、张胜奎、梅巧玲、刘赶三、余紫云、程长庚、徐小香、时小福、杨鸣玉、卢胜奎、朱莲芬、谭鑫培、杨月楼。全画长达丈余,所绘13位演员栩栩如生,它记录了同、光时期京剧舞台演出的实况,为研究戏剧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后,世称画上的13位演员为“同光十三绝”。
四平调:①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南、江苏、安徽、山东交界处。源于安徽砀山一带的花鼓戏,后吸收评剧、京剧、豫剧的腔调发展而成。故名“四平(拼)调”。②京剧曲调。由吹腔演变而来。系二黄的一种板腔。其他剧种也有唱四平调..
戏曲虚拟:戏曲美学术语。指用艺术的虚来表现生活的实的过程,是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它利用舞台的假定性,灵活处理时间、空间。在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上,力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晚,以更声表示时..
徽剧:戏曲剧种。曾流行于南方各省。形成于安徽徽州、池州、太平一带。多方吸收明末清初流行的戏曲艺术发展而成。主要腔调为吹腔、拨子、二簧。擅长演历史题材的大戏。清代中叶流传很广,对南方许多剧种有深远的影响。到..
梆子腔:戏曲声腔。以硬木梆子按节拍而得名。源流诸说不一:一说渊于明代的“西秦腔”。一说渊于陕西、甘肃民歌。尚有其他说法。腔调大都高亢激越。包括秦腔(陕西梆子)、晋剧(山西梆子)、豫剧(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
京腔十三绝:清乾隆年间13个著名京腔艺人的合称。由贺示魁绘制13人图像匾额而得名。人名传说有出入,一般认为是霍六、王三秃子、开泰、才官、沙四、赵五、虎张、恒大头、卢老、李老公、陈丑子、王顺、连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