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着。
写于1844年4月至8月。作者生前未发表,有部分佚失。
1932年首次以《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为标题,全文收入阿多拉茨基主编的德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中译本有何思敬译,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
全文编入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本书由三个手稿组成,批判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初步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第一手稿论述异化劳动时,提出了“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命题(见“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条)。
第三手稿论述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时,明确提出“自然的人化”概念,从人类的总体实践活动中,考察人类审美感受能力的形成及历史发展。指出,随着人的本质力量在实践活动中丰富地展开,人类得以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确证和直观自身。由于存在人化了的自然界,“那些能感受人的快乐和确证自己是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或者发展起来,或者产生出来。”认为,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手稿从主体方面,揭示了“自然的人化”不仅是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也是内在感官的人化。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强调了只有充分发展感官的属人的性质,使主体具备感受美的能力,才能在主客体间建立起审美关系。手稿还指出,工业历史是人本质力量的打开了的书本;消除私有财产意味着人的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
这些见解预示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将使人全面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本书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重要着作,在当代社会科学各领域中,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中,影响尤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