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②

笛:气鸣(吹孔)乐器。竹制横吹,又称“竹笛”、“横笛”。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隋唐时有大横吹、小横吹的记载,后逐渐流行于全国各地,宋时已在民间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广泛用于中国民间戏曲、说唱和器乐合奏等。笛上有吹孔、膜孔各1个,按音孔6个,尾部常有2—4个出音孔。常见有曲笛和梆笛两种。曲笛音色圆润,常用于昆曲伴奏以及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梆笛音色高亢,常用于梆子腔伴奏以及北方各地方乐种的合奏。梆笛管身比曲笛短,管径比曲笛略细,梆笛比曲笛音高四度。常见音域为:梆笛d2—e4be2—f4,曲笛a—b3bb—c3。笛多用于独奏、合奏和歌唱的伴奏,在民间乐队中,常处于领奏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笛进行了多次改革,先后制出了成套的12调的笛,有的增加了半音指孔和音键,便于转调。

为您推荐

扬琴②

扬琴:弦鸣(击奏乐器。源于古代西亚流行的击弦类乐器。11世纪经巴尔干半岛传入东欧。16世纪前后经海路传入我国广东沿海地区,始称洋琴。民间俗称打琴、敲琴、扇面琴或蝴蝶琴,是民族乐队中较重要的传统乐器。常见形制为..

瑟②

瑟:弦鸣(拨奏)乐器。最早见于《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古代宴享仪礼活动中,多用瑟伴奏歌唱。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伴奏相和歌的常用乐器,隋、唐时用于伴清乐。最早的实物为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的瑟,约为春..

磬②

磬:体鸣(击奏)乐器。古代石制打击乐器。甲骨文中有“磬”的象形字。先秦文献《尚书·益稷》记载:“戛击鸣球,”“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鸣球”与“石”即指磬。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石磬,长69厘米,宽55厘米,上部有..

竖箜篌②

钟②

钟:体鸣(击奏乐器。用铜或铁铸成。演奏时用木槌、撞木击奏外壁或用钟舌击奏内壁发音。世界各地的钟形制、构造略有不同。中国钟因悬挂部位和构造不同分为甬钟、钮钟两种。钟体横截面呈合瓦形,纵部面呈梯形,平项凹口。..

鞉牢②

鞉牢:膜鸣(摇奏)乐器。又名鼗鼓。常见形制为一根柄上穿2个小鼓,鼓腹两侧用绳系两上小珠,将柄来回转动,小珠便可击鼓面而发声。民间谓之“拨浪鼓”。《乐书》云:“鞉牢,龟兹部乐也。形如路鼗,而一柄三枚焉。”有8面(1柄4..

羯鼓②

羯鼓:膜鸣(击奏)乐器。又名两杖鼓。桶形,两面蒙革,用槌击奏发声。源于古代印度,南北朝时经龟兹(古国名,在今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库车、新和、沙雅一带)传入中原地区。唐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4)盛行于宫廷。《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