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气鸣(吹管)乐器。又称“喇叭”、“大笛”、“苏尔奈”。唢呐是阿拉伯语surna(祖尔纳)的译音。金元时传入中国。明正德(1506~1521年)以来已在我国普遍使用。明王圻《三才图会》:“锁呐(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时代,当是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唢呐由哨、芯子、气盘、杆、铜碗等部分组成。其形制是在椎形管杆上开8个按音孔(前7后1),杆上端插一细铜管做芯子,芯子上套一苇制哨子,杆下端承接一个喇叭形铜碗。唢呐以形制的大小分别称为大、中、小唢呐,亦有以杆用材不同,将铜杆唢呐称为铜笛,锡杆唢呐称为锡笛。多数唢呐杆为木制,高音小唢呐被称为海笛。唢呐音色高亢明亮,技巧丰富多彩,能吹奏滑音、揉音、箫音、吐音、气顶音、气塌音、花舌音、变色音等。除用于独奏、会奏外,还用于戏曲、歌舞伴奏。在民间,每逢喜庆节日,吹打乐队和锣鼓乐队中,大都用唢呐,是民间运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经过改革后的唢呐,有高音、中音、低音3种,亦有加键的半音阶唢呐,扩大了音域,转调方便。在乐队中使用的唢呐,高音唢呐音域为#f1—d3,中音唢呐音域为a—a2,低音唢呐为A—d2。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