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②

唢呐:气鸣(吹管)乐器。又称“喇叭”、“大笛”、“苏尔奈”。唢呐是阿拉伯语surna(祖尔纳)的译音。金元时传入中国。明正德(1506~1521年)以来已在我国普遍使用。明王圻《三才图会》:“锁呐(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时代,当是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唢呐由哨、芯子、气盘、杆、铜碗等部分组成。其形制是在椎形管杆上开8个按音孔(前7后1),杆上端插一细铜管做芯子,芯子上套一苇制哨子,杆下端承接一个喇叭形铜碗。唢呐以形制的大小分别称为大、中、小唢呐,亦有以杆用材不同,将铜杆唢呐称为铜笛,锡杆唢呐称为锡笛。多数唢呐杆为木制,高音小唢呐被称为海笛。唢呐音色高亢明亮,技巧丰富多彩,能吹奏滑音、揉音、箫音、吐音、气顶音、气塌音、花舌音、变色音等。除用于独奏、会奏外,还用于戏曲、歌舞伴奏。在民间,每逢喜庆节日,吹打乐队和锣鼓乐队中,大都用唢呐,是民间运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经过改革后的唢呐,有高音、中音、低音3种,亦有加键的半音阶唢呐,扩大了音域,转调方便。在乐队中使用的唢呐,高音唢呐音域为#f1—d3,中音唢呐音域为a—a2,低音唢呐为A—d2

为您推荐

安国乐②

安国乐:隋九部乐、唐十部乐之一(隋七部乐、唐九部乐作“安国伎”)。安国系中亚古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布哈拉一带,据《隋书·音乐志》载,安国乐“起自后魏平冯氏(公元436)及通西域,因得其伎”。有歌曲《附萨单..

诸城派②

诸城派:清代琴派。创始人为山东诸城王溥长(字既甫)、王雩门(字冷泉)等。二人分别师从虞山派、金陵派。王雩门辑有《琴谱正律》。王溥长之子王作祯(字心源)从父学琴,将虞山派的一些特点加以发展,更加奠定了诸城派的风格..

管②

管:气鸣(吹管)乐器。古代多为竹制竖吹,历史悠久。汉代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古称“筚篥”、“觱篥”。隋唐时在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中被广泛使用。宋代称为“风管”,经常用于独奏和乐队中的领奏,还是杂剧等音乐伴奏中的主..

疏勒乐②

古希腊罗马音乐②

古希腊罗马音乐:欧洲最古老的音乐文化。它产生和发展于公元前32世纪~公元5世纪。其特征为:(1)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有密切关系;(2)音乐是单声部、分声乐和器乐(以声乐为主);(3)题材内容、体裁形式呈多样性,世俗的、宗..

笙②

笙:气鸣(簧管)乐器。早在殷代(公元前1401~前1122)的甲骨文中就有“和”(即小笙)字。《尚书·益稷》提到“笙镛以间”,《诗经、小雅、鹿鸣》记有“吹笙鼓簧”。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笙为目前最早的实物。笙是春秋、战国和..

高丽乐②

高丽乐:隋九部乐,唐十部乐之一(隋七部乐、唐九部乐作“高丽伎”)。古代高丽国在朝鲜半岛北部,都城平壤。太延二年(公元436年),北魏征服北燕,所获乐工中有高丽伎。其乐有歌曲《芝栖》,舞曲《歌芝栖》。所用乐器有弹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