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幢:幢是梵名“驮缚若”的译名。原是一种丝帛制成的伞盖状物,顶装如意宝珠,下有长杆,于佛前建之。石幢用石建造,上刻陀罗尼经文的柱形构筑物。故亦称经幢。它是中国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一般为佛教刻石,亦有少量道教刻石。幢身一般为八棱形。汉魏时期,幢出现在车行仪仗和佛教仪式中。一般是在立竿上悬挂单层或多层伞盖状丝织物,伞盖四周饰有垂幔、飘带,在幢幔上书写经文就成为经幢。唐代开始有石造经幢。即石造经幢,创于初唐,盛行于唐宋时期,明清时仍有雕刻。经幢是佛教徒用以刻经以作功德用的。石经幢一般由3部分组成,分为幢座、幢身、幢顶。都是分别雕刻,雕好后再垒成整体。幢座大多为覆莲状,下设须弥座。幢身呈柱状,多作八面体,即八棱柱状,上刻佛经或佛像等,亦有的幢身分为若干段,上面的柱径较小,下面的柱径较大,中间用大于柱身的宝盖相隔。盖上一般刻模拟丝织品垂幔、飘带、花绳等图案。幢顶一般刻成仿木构建筑的攒尖顶,顶端托有宝珠。幢体上所刻的一般是佛经。也有的刻有道德经,即道教石幢。刻经所用的文字大多为汉字,少数民族文字为数较少。石幢大多建于佛教寺庙。据记载,宋代还有刑场立幢。现知较早的纪年石幢,是景龙三年(709)中州宁陵县令贾思玄造尊胜陀罗尼经幢,以建于宋宝元元年(1038)的河北赵县陀罗尼经幢为最高大,而且造型十分优美,是宋代石幢的典型作品。石幢除刻有经文外,一般雕刻十分精美。由于石幢的雕刻内容日益丰富,其花纹装饰亦日趋华丽,这样使经文所占的比例日渐减少。这些雕刻十分精美的经幢,成为珍贵的古代艺术品。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