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幢②

石幢:幢是梵名“驮缚若”的译名。原是一种丝帛制成的伞盖状物,顶装如意宝珠,下有长杆,于佛前建之。石幢用石建造,上刻陀罗尼经文的柱形构筑物。故亦称经幢。它是中国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一般为佛教刻石,亦有少量道教刻石。幢身一般为八棱形。汉魏时期,幢出现在车行仪仗和佛教仪式中。一般是在立竿上悬挂单层或多层伞盖状丝织物,伞盖四周饰有垂幔、飘带,在幢幔上书写经文就成为经幢。唐代开始有石造经幢。即石造经幢,创于初唐,盛行于唐宋时期,明清时仍有雕刻。经幢是佛教徒用以刻经以作功德用的。石经幢一般由3部分组成,分为幢座、幢身、幢顶。都是分别雕刻,雕好后再垒成整体。幢座大多为覆莲状,下设须弥座。幢身呈柱状,多作八面体,即八棱柱状,上刻佛经或佛像等,亦有的幢身分为若干段,上面的柱径较小,下面的柱径较大,中间用大于柱身的宝盖相隔。盖上一般刻模拟丝织品垂幔、飘带、花绳等图案。幢顶一般刻成仿木构建筑的攒尖顶,顶端托有宝珠。幢体上所刻的一般是佛经。也有的刻有道德经,即道教石幢。刻经所用的文字大多为汉字,少数民族文字为数较少。石幢大多建于佛教寺庙。据记载,宋代还有刑场立幢。现知较早的纪年石幢,是景龙三年(709)中州宁陵县令贾思玄造尊胜陀罗尼经幢,以建于宋宝元元年(1038)的河北赵县陀罗尼经幢为最高大,而且造型十分优美,是宋代石幢的典型作品。石幢除刻有经文外,一般雕刻十分精美。由于石幢的雕刻内容日益丰富,其花纹装饰亦日趋华丽,这样使经文所占的比例日渐减少。这些雕刻十分精美的经幢,成为珍贵的古代艺术品。

为您推荐

圆顶②

圆顶:建筑用语。半球状之圆屋顶。附有圆形、方形或多角形(尤其是八角形)室的圆天花板。有完全封闭者,亦有在顶端开启圆窗者,亦有自顶端之开口部之上,具有采光之小塔,亦即用做放灯之处。圆盖最古的例子,可以举出先史希..

庑殿②

庑殿:我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它是古代建筑中四坡面屋顶的一种。宋代称“庑殿”、“吴殿四注”或“四阿顶”,清代则称“庑殿”或“五脊殿”。它由4个倾斜的屋顶面,一条正脊(平脊)和4条斜背构成。屋顶面四角和四条屋..

《印谈》②

《印谈》:篆刻论著。明代沈野著。此书作者论印之隋笔,他针对当时拟古必似的风气,突出地反映了自己不迴于俗,认为印章应自然而富有天趣的美学观。书中有“徐声远不作诗,作其自至。作印当具此意。盖效古章必在骊黄牝牡之..

邓散木②

斗拱②

斗拱:建筑局部术语,亦科栱或斗栱,又称桁梧、栌栾。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在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处于柱顶、额枋与屋顶之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辅作是对一朵斗拱或一朵斗拱中出跳..

褚德彝②

褚德彝:近代篆刻家、考古家。原名德仪,为避宣统皇帝讳更名德彝。字松窗、守隅等,号礼堂,又称里堂,别号汉威、舟枕山民等。浙江余杭人。工书法,书宗初唐四大书家之一褚遂良(世称褚河南),得其渊源,隶书学汉时礼器碑,功力..

歇山②

歇山:我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是双坡面屋顶与四坡面屋顶相结合于一体。一种屋顶形式。简言之,即庑殿与硬山相结合的一种屋顶形式,等级次于庑殿。宋代称“曹殿”、“九脊殿”或“厦两头造”,清代称“歇山”。它由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