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画像石②

南阳画像石:东汉画像石。河南南阳数十年来出土画像石1200余块,是东汉达官显官(即上流人士)墓葬中的雕刻品。是汉代“事死如事生”的崇尚厚葬习俗的产物。题材内容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约可分天文星象、神话传说、杂技乐舞、宴会狩猎、车骑出行、羽化升仙、历史故事以及御龙、斗兽等方面,而以动物形象的画面为最多、艺术水平也最高。表现的动物题材有10多种,主要有牛、马、虎、豹、龙、象、狮、兕、猴、犬、兔、熊、凤鸟等。牛是常见的画像内容,南阳自古就是黄牛的重要产地,汉代角抵戏又空前发展,斗牛就成了人们的一种喜好。汉代艺术家对牛有细致的观察,抓住牛的一刹那的动态用寥寥数笔便雕出了牛的雄健和凶猛。南阳画像石中刻画的大多是牛与人斗,或与兽斗的场面,所表现的不是役用牛的温驯和耐劳,而是塑造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雄姿和斗技场上拚命战胜对方的暴怒和狂躁。画像石有一幅牛图,一头俯首怒目、犄角似锥、颈项隆起、后蹄猛蹬、鼓足气力向前冲击的雄牛。艺术家把整个画面的重心放在牛的前部,但为突出牛的强健和雄壮,把臀部画得粗壮,而腿的下部和蹄子却较细小,这种处理不仅不使人感到纤弱,反更感到牛的矫健和灵巧,这是艺术家们在塑造动物形象有浓厚的写实基础,并赋予一定程度的夸张手法的结果。对动物形象的雕刻富有动势,整个雕刻用减地技法,但形象刻画采用近于剪影式的薄浮雕,大多不用背景,而以直、横、斜的碬石刀具纹作衬托,整体效果浑厚、粗犷。使用剪影加粗的阳刻线以及利用石纹空白,构成层次相间的整体效果、整体形象的特点,是不刻意追求细节描写,而注意动态的表现和传神的意趣,形成画面古拙浑厚而有韵律感的特色。今天我们用宣纸和墨从石头上拓印下来,不用装璜加工,就不失为一幅精湛的单色版画。只不过是质料和技法的不同而已。这是汉代艺术工匠的丰富生活实践和高度的艺术造诣,形成了南阳画像石独特的艺术风格,使我们在今天仍能赏析到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为您推荐

沂南画像石②

沂南画像石:东汉画像石。山东沂南北寨村东汉墓出土。墓室以280块石材建成,分前、中、后三室,又附有东西侧间。墓室为长方形,面积为65平方米,共有画像石42块,分4组画像表达墓主的一生。第一组刻于墓门上,名曰“攻战图”..

三彩俑②

三彩俑:唐代陶塑。陕西、河南洛阳是中国唐三彩的主要产地。在西安、洛阳等地的多处唐墓中均有发掘出土。中国的制陶史上记载着从商、周开始已有在陶器上施釉彩的工艺,并有该时期的遗物作证明。汉代形成了黄、绿、褐等..

武氏祠画像石②

武氏祠画像石:东汉画像石。在山东嘉祥城南武宅山。过去曾称“武梁祠”,是东汉武氏家族墓前武梁、武荣、武班、武开明石祠及双阙的总称。武氏数人分别作过“从事”、“郡丞”、“长史”等官职。石祠画像由孟孚、李弟卯..

人头鱼身俑②

孝堂山画像石②

孝堂山画像石:东汉画像石。位于山东省长清县孝堂山顶的一座石祠堂,祠里有画像石故名。这座全部有青石砌筑的石祠堂,是东汉时期的建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地面房建筑。外形为单檐悬山顶,祠内东、西、北三面和隔梁石上..

杂剧俑②

杂剧俑:元代陶塑。1963年河南焦作元墓出土。这批杂剧俑,形态为各种说唱、歌舞的样子。一个穿着蒙古族衣袍、戴蒙古族帽子、着毡靴、作踏步舞蹈的青年演员,另一个在吹哨,动作节奏感强。这是元代陶塑中表现生活题材和浓..

竹林七贤画像砖②

竹林七贤画像砖:南朝画像砖。为模印砖画。竹林七贤画像砖是1961、1965、1968三年间,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善桥南朝宋后期大墓、江苏省丹阳县胡桥南齐景帝萧道生墓,及胡桥建山的2座(未名墓主)陵墓中出土的。这些宏大的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