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②

《龙舞》:普遍流行于我国各地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常在广场街头演出,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张衡《西京赋》)精彩地描绘了“鱼龙变化”的表演。《龙舞》从广场搬上舞台,充分利用灯光、纱幕等舞台效果装置,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如“金龙盘玉柱”舞,音乐声响,台上浓云翻滚,云端深处出现了一条巨龙,追踪一颗闪闪发亮的宝珠,或腾跃,或俯冲,忽明忽暗,时隐时现;瞬间,又跃出一条巨龙,出现双龙抢珠场面,奔驰于风云之中,穿越于龙柱之间;最后,两龙昂头对峙,抖动巨吼,紧紧盘踞在朱红色大柱上,气魄宏伟,震撼人心,给观众以极大的鼓舞。龙舞由于流传地区不同,形式与风格也不一样。龙身常用稻草、草藤、柳枝、竹、木、纸、布等札成,节数不限,但必是单数。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或“火龙”,气魄雄伟,舞姿生动;不能燃烛的称“布龙”或称“打龙”、“采龙”,舞姿轻盈矫健。舞时都由一人持彩球戏龙起舞。此外还有用荷花、蝴蝶等组成的“百叶龙”,用板凳札成的“板凳龙”等多姿多彩的龙舞。旧社会,有的地区有祈雨舞龙的习俗。解放后,文艺工作者“推陈出新”,对古老的龙舞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形式,体现出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大道上的豪迈气魄。《龙舞》在第6届世界青年友谊联欢节上荣获金质奖章。

为您推荐

《柘枝舞》②

《柘枝舞》:唐代名舞。原为中亚一带的民族民间舞蹈。伴奏以鼓为主,节奏强烈、鲜明、健朗。舞者在鼓声中出场、起舞,身穿柔软贴身、质地轻薄的绣花窄袖罗衫,纤细的腰上束挂着宝玉饰品的花带,头上戴着缀有珍珠的花帽,或..

《芦笙舞》②

《芦笙舞》:又称“踩芦笙”,苗语叫“究给”。是一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流传于贵州、云南、广西、湖南苗族地区。按其活动内容和性质,一般可分为自娱性..

《胡腾舞》②

《胡腾舞》:从西域石国(前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一带)传来。舞姿多跳跃腾踏、急促多变,舞步以壮健见长,因此名为“胡腾”。舞者头戴尖顶蕃帽,上面有花纹,身上穿毛织的“胡衫”(唐代舞蹈艺人,袖多窄长,为一种波斯风..

《太平鼓》②

《盅碗舞》②

《盅碗舞》:蒙古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为欢宴节庆、亲朋团聚时所跳的一种女子独舞,后又形成群舞,搬上舞台,于第8届世界青年友谊联欢节上荣获金质奖章。此舞的舞姿特点,温雅婉约,以琵琶、胡琴、筝伴奏弹唱和之。因受蒙古..

《盆舞》②

《盆舞》:日本传统民间舞蹈。根据日本的民间习俗,旧历7月15日为祭祖的盂兰盆节,又称鬼节。这天,人们在海滨搭起灵棚,供上祖先牌位,孩子们手提灯笼到海边去召唤已故的先祖亡灵归来,节日期间,家家门口堆放柴火慰藉祖灵;..

“健舞”与“软舞”②

“健舞”与“软舞”:唐代常在一般宴会或其他场合表演的小型舞蹈大多来自民间,分“健舞”和“软舞”两大类。“健舞”舞姿敏捷刚劲,有《剑器》、《胡旋》、《胡腾》、《柘枝》、《阿辽》、《拂林》、《黄獐》、《阿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