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普遍流行于我国各地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常在广场街头演出,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张衡《西京赋》)精彩地描绘了“鱼龙变化”的表演。《龙舞》从广场搬上舞台,充分利用灯光、纱幕等舞台效果装置,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如“金龙盘玉柱”舞,音乐声响,台上浓云翻滚,云端深处出现了一条巨龙,追踪一颗闪闪发亮的宝珠,或腾跃,或俯冲,忽明忽暗,时隐时现;瞬间,又跃出一条巨龙,出现双龙抢珠场面,奔驰于风云之中,穿越于龙柱之间;最后,两龙昂头对峙,抖动巨吼,紧紧盘踞在朱红色大柱上,气魄宏伟,震撼人心,给观众以极大的鼓舞。龙舞由于流传地区不同,形式与风格也不一样。龙身常用稻草、草藤、柳枝、竹、木、纸、布等札成,节数不限,但必是单数。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或“火龙”,气魄雄伟,舞姿生动;不能燃烛的称“布龙”或称“打龙”、“采龙”,舞姿轻盈矫健。舞时都由一人持彩球戏龙起舞。此外还有用荷花、蝴蝶等组成的“百叶龙”,用板凳札成的“板凳龙”等多姿多彩的龙舞。旧社会,有的地区有祈雨舞龙的习俗。解放后,文艺工作者“推陈出新”,对古老的龙舞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形式,体现出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大道上的豪迈气魄。《龙舞》在第6届世界青年友谊联欢节上荣获金质奖章。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