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庙堂碑》:唐虞世南作。亦称《夫子庙堂碑》。碑文记载了唐高祖李渊武德九年时加封孔子二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的事迹。碑石立于唐太宗贞观七年,由虞世南撰文并书写,为虞世南楷书的代表作。碑立不久即付火烬,武则天时敕命相王旦重刻。《孔子庙堂碑》书法造诣极高。用笔圆腴秀润,外柔内刚。方圆笔兼有,中锋、侧锋随字体而变化。笔画横平竖直。字体修长,左紧右舒,点画之间结构均衡。在章法上,字距与行距之间较为疏朗舒阔,气势舒展洒脱而又沉着蕴藉,笔意相连,行气贯通,体现出谨严的法度与萧散的气韵的紧密结合。于平正中见姿荣,秀媚中含遒健。清刘熙载《艺概》云:“永兴(即虞世南)书出于智永,故不耀锋芒而内涵筋骨。”因此碑书法精绝,故而“车马集碑下,椎拓无虚日。”今唐代重刻石已不传,后世翻刻本著名者有宋代王彦超重刻于陕西西安的“陕本”(又称“西庙堂碑”)和元代重刻于山东城武的“城武本”(又称“东庙堂碑”)。两刻相比较,东瘦而西肥,世人多以肥者为佳,然东碑清挺稳重,有足正西碑欹侧之处。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