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扩大宣传效果,突破一般戏剧舞台和剧场条件的限制,在街头或广场进行演出,这种戏剧的形式称为街头剧或广场剧。
抗日战争时期,街头剧在我国城乡颇为流行,演出的剧目多为广大群众迫切关心的内容,演出过程中演员可直接与观众接触、交流感情,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放下你的鞭子》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优秀街头剧目之一。
1938年10月在重庆举行的第一届戏剧节,曾动员了一千多个戏剧演员,组成二十五个演剧队上街演出,收到很好的效果,但这些自编自演的剧本,大多没有被保存下来。
为扩大宣传效果,突破一般戏剧舞台和剧场条件的限制,在街头或广场进行演出,这种戏剧的形式称为街头剧或广场剧。
抗日战争时期,街头剧在我国城乡颇为流行,演出的剧目多为广大群众迫切关心的内容,演出过程中演员可直接与观众接触、交流感情,达到逼真的艺术效果。《放下你的鞭子》是当时家喻户晓的优秀街头剧目之一。
1938年10月在重庆举行的第一届戏剧节,曾动员了一千多个戏剧演员,组成二十五个演剧队上街演出,收到很好的效果,但这些自编自演的剧本,大多没有被保存下来。
独角剧:三十年代曾在上海剧坛上出现的一种戏剧类型。全剧仅有一个人物,故称独角剧。其台词常为“虚位的对白”,而不是“独白”。亦即其台词是在跟一位虚拟的人物对白,或将“神”做他的对象而成为“祷告”。为了使祷告者的..
文明剧:我国早期话剧称为新剧,亦称文明戏。新剧的本义是对于旧有的戏(戏曲)而言;清末新剧兴起以后,上海的戏院刊登演出广告时称它是文明新戏,逐渐成了社会上流行的名词,简称为文明戏。本有褒义,但到1918年随着新剧的日趋衰落..
幕表戏:幕表戏的演出没有完整的剧本,只依一张“幕表”所提供的故事提纲和角色的简单台词,靠演员在舞台上即兴发挥。我国早期话剧演出也曾采用幕表戏的形式。幕表戏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演员文化水平低,看不懂剧本而采取的演出..
每周影剧:重庆《商务日报》副刊。1945年8月11日创刊,终刊日期不详。撰稿人有田汉、赵丹、唐纳等。内容主要为抗战胜利后戏剧运动发展方向的讨论。先后刊载了田汉《剧运新阶段》,赵丹《现在是怎样做的问题》,葛一虹《迎接..
戏剧周刊:成都《中央日报》副刊。1947年4月5日创刊,同年9月28日第26期后,因协议期满而终刊。陈治策主编,主要撰稿人有陈治策、肖赛、刘盛亚、郑朔等。内容着重戏剧运动的讨论,关于传统戏剧形式的改革和国外戏剧理论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