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桌二椅:中国戏曲舞台上的演出用具。用时可多可少,可分可合,视演出需要而定。其用途广泛,既可作为不同场合的桌椅,又可作为山、楼、床、门的代用物。除帮助演员表演外,还通过不同的摆法和桌围椅帔的不同色彩与纹样,并结合其他砌末,对剧情的地点和人物关系作出表现和暗示。桌椅的摆设、撤换,由检场人负责。桌椅的摆列式样繁多,如大座、双大座、大座跨椅、斜场大座、八字桌、三堂桌、骑马桌、斜场骑马桌、小座、八字跨椅、八字椅、旁椅、门椅、站椅、倒椅、大高台、小高台、帅帐、楼帐、床帐等。这些摆列式样,为长期演出过程中所积累,成为运用桌椅的基本程式。但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不同剧目的表演灵活掌握。
为您推荐
《走西口》:中国汉族民歌。流行于山西、陕西、内蒙古及河北北部地区。歌词内容各地大致相同,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穷苦人离乡背井,经固城西口到内蒙古后套地区谋生,情人离别时依依难舍,谆谆嘱咐的凄苦情景。曲调大都为..
朱化麟:中国西河大鼓艺人,北口朱派创始人。艺名朱大官。河北文安人。11岁时,师从马三峰。由于他天资聪敏,勤奋好学,青年时就崭露头角。他是个多才多艺的演员,除说书外,还爱好戏曲、武术、口技等。他继承了马三峰的艺术,同时又..
《天仙配》:中国黄梅戏剧目。陆洪非据老艺人胡玉庭口述改编。董永行孝事始见东汉末年武梁祠石刻画像。明代青阳腔《织锦记》又丰富了变文和话本的描写,对后世戏曲有很大影响。黄梅戏《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故事..
严凤英:中国黄梅戏演员,工小旦、花旦、闺门旦,兼演老旦。安徽桐城人。原名鸿六,又名黛峰。她幼时因喜唱山歌和黄梅调,触犯族规,被迫离家。13岁开始学戏,先后拜师严云高、丁永泉,在桐城、安庆一带演出。1947年曾学唱京剧。1949..
言菊朋: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工老生。蒙古族。北京人。少时酷爱谭鑫培的艺术,从陈彦衡学谭派戏,又得溥侗(红豆馆主)、王瑶卿、钱金福、王长林等名家教诲,1916年出入票房,借台练戏,声名渐起。1923年正式下海,代王凤卿随梅兰芳赴沪..
子弟书:中国清代曲种。因首创于以满族为主体的八旗子弟,故名。曾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区。源于巫歌和俗曲。清初大批旗籍子弟远戍边关,利用当时流行的俗曲和萨满教的巫歌单鼓词的曲调,配以八角鼓击节,编词演唱,借以抒发怀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