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花》:中国明末清初弹词作品。抄本26回,刻本30回。作者诸说不一,有梁溪女子陶贞怀、浙江徐致和、明末女子刘淑英等说法,难以确考。书叙明代万历、天启年间朝廷内部的斗争,以有正义感的官僚左维明及其女左仪贞为主线,描写东林党人与皇戚郑国泰、奸臣方从哲、阉宦魏忠贤之间的尖锐复杂的斗争,艺术地再现了明末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作者怀有一腔强烈悲壮的民族情绪,痛斥奸臣当道,国无宁日,遗患无穷,当是明代遗民之手。此作结构恢宏,情节曲折,语言亦较流畅,然而未闻有艺人弹唱。但它对戏曲创作颇有影响。京剧《盘龙剑》、评剧《御河桥》、越剧《天雨花》、川剧《三错缘》、闽剧《黄静英迫水》均据此弹词章节改编。
为您推荐
太平鼓:中国东北地区曲种。又称单鼓。原为满族祭祀、祈福、驱邪、庆喜的歌舞形式,后传入关内汉族,故有旗香(满)和民香(汉)之分。单鼓有大小两种,鼓为蒲扇形,铁架,皮面或纸面,鼓柄上有铁环,下缀红穗,大鼓伴唱,小鼓用于舞蹈场面。另有..
《三笑》:中国清代苏州弹词书目。约在清代乾隆、嘉庆时就有艺人弹唱,后书坊竞相刊刻。现存曲本有3种:①《三笑姻缘》,又名《点秋香》,不署撰者,分上、中、下3卷,不分回。②《合欢图》,又名《九美图》、《笑中缘》,12卷,75回,曹春..
天津时调:中国天津曲种。源于明清以来的时调小曲,清末民初形成。除少数曲目二人对唱外,多为一人独唱,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四胡、节子板。唱腔有靠山调、老鸳鸯调、喇哈调、落尺时调等。句式以7字句为主,有长短句相间;板式有..
云南扬琴:中国云南曲种。流行于昆明、腾冲地区。相传曾以执板击节讲唱故事,伴以三弦、琵琶伴奏的对子书。在道光年间,与山东、江苏流传来的扬琴担子相糅合;同治年间又与四川、贵州的扬琴相结合,并吸收了花灯、滇剧的音乐素..
台湾歌仔:中国台湾曲种。流行于台湾省各地。系福建锦歌、五句落板与当地采茶、褒歌、车鼓、竹马等民间小曲相结合而逐渐形成。主要曲调为歌仔调,7字一句,4句一节,以及四空仔、大调、台湾杂念仔调等,大都源于锦歌。教唱歌仔..
三棒鼓:中国湖北曲种。流行于湖北天门等地。源于唐代的三杖鼓。明人沈德符在《顾曲杂言》里已记载了三棒鼓在万历年间的演出情况。清末与凤阳花鼓合流,流传渐广。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各地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并随艺人流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