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波兰学派

[电影]波兰学派:

西方资产阶级影评家对波兰具有“反体制”倾向的电影的总称。

1956年,扬·科特在《神话与真实》一文中猛烈攻击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从而掀起了一股反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浪潮。不久以后,电影导演亚历山大·福特大肆攻击波兰电影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给这一方法加上了“粉饰现实”、“反人道主义”等罪名。

在这股理论潮流的推动下,一批波兰导演,主要有亚历山大·福特、安杰·蒙克、安杰·瓦依达、耶日·卡瓦列洛维奇等,拍出了一系列调子低沉、思想悲观的影片,刻意渲染波兰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和人性的弱点,其中特别受到西方称赞的有蒙克的《英雄》、瓦依达的《灰烬与钻石》、维托尔特·列谢维支的《逃兵》、伏契克·哈斯的《套索》等。与此同时,在波兰纪录电影创作中出现了被称之为“黑派”的流派,也具有强烈的“反体制”倾向,其代表人物是一批刚从电影学院毕业出来的青年导演。

波兰电影中这股反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潮流在苏联被指责为“修正主义逆流”。这股潮流于60年代初因波兰党加强了对电影事业的领导和控制而趋于衰退。

为您推荐

[电影]新德国电影运动

[电影]新德国电影运动:60年代初出现在联邦德国的一次旨在振兴德国电影的运动。发源于1962年的奥勃豪森第八届联邦德国短片电影节。当时有26位青年电影导演、编剧和演员联名发表了一篇“奥勃豪森宣言”,宣称要“与传统电..

[电影]政治电影

[电影]政治电影:70年代苏联和西方电影的一股新潮流。所谓政治电影就是以重大政治事件作为题材,拍摄一些触及国内外现实政治问题的影片,来为本国的政治路线和内外政策服务。如苏联的《解放》、《驯火记》、《俄罗斯田野》..

[电影]新理智主义

[电影]新理智主义:是现代电影中一种新的哲理影片的创作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瑞士着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他乐于用抽象的哲学概念作为影片的中心,是一再把影片放到理性环境中去的第一位知名艺术家。其主要作品的电影思..

[电影]共现风格

[电影]玩票式的先锋派

[电影]玩票式的先锋派:先锋派电影发祥地之一的德国,在50年代还残存着先锋派电影的残余,但已失去了原有的进步意义,成为纯粹逃避现实的一个电影派别。1956年,医生杜姆尼兹拍摄了一部带有强烈表现主义色彩的先锋派影片《约那..

[电影]埃及新现实主义

[电影]埃及新现实主义:又名“社会现实主义”,产生于40年代,在纳赛尔时期成为埃及电影的一股潮流。1952年,发生了“自由军官”的政变,开始了“纳赛尔革命”。它的影响很快在埃及电影中显示出来。在40年代由卡玛尔·赛里姆初..

[电影]纪实风格

[电影]纪实风格:这种风格要求尽可能少的假定性,少用人为强化的冲突和情节,最好照生活原型,强调纪实性和逼真。艺术家多用这种风格处理重大历史题材和人物传记,使史诗题材富于纪实性,让观众信服,加强宣传效果。其特点是:①在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