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聘

朝聘:

古代诸侯及其使者定期觐见天子的典礼,后来也指藩属外交使节觐见中国皇帝的典礼(如明朝的“藩王朝贡礼”、“藩国遣使进表仪”,清朝的“藩国通礼”、“山海诸国朝贡礼”、“外国公使觐见礼”等),类似近代的外交礼仪,在“五礼”中属宾礼。“朝”原指诸侯在规定时间内前往王都拜见天子,“聘”原指诸侯派遣大夫前往王都拜见天子。据《礼记·王制》,诸侯每年派大夫拜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拜见天子,称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拜见天子,称为“朝”。诸侯及卿大夫朝见天子时,要携带珠玉宝贝、珍禽异兽等上贡给天子,称为“朝贡”;还要奉行一系列繁文缛节,以表示对天子的尊重。据文献记载,周王朝的“朝聘”仪式主要有“郊劳”(天子派官员前往城郊迎接、慰问来宾)、“赐舍”(官员将来宾迎入下榻之所)、“朝觐”(天子正式接见来宾,来宾行“再拜稽首”礼)、“享献”(来宾献贡品)、“请罪”(来宾向天子表示“有罪”,请求天子安抚)、“赐礼”(天子赏赐来宾车服、食品等)六项程序。“朝”本是天子见诸侯专用的典礼,西周以后,礼崩乐坏,强大的诸侯称王称霸,也采用起天子的礼仪来,因此小国之君拜见大国之主也称“朝”,于是“朝诸侯”或“远近来朝”就成了称雄天下的代名词。大一统王朝建立后,中国曾是世界超级大国之一,称雄东方世界近两千年,因此,更是将周围的小国都视为“藩属”或附庸,外国的君主必须向中国皇帝纳贡称臣。在历代正史中,“四夷来朝”不绝于书,成了“天朝上国”声威远播的象征。直到近代,外国朝觐及外国遣使来聘的礼仪,都保持了这种“天朝”精神。如在“朝觐”仪式中,外国君主或外国使节须向中国皇帝“再拜,舞蹈”,奏“圣躬万福”;当中国皇帝与藩主举行“会见”时,藩主必须“再拜”、“再三称‘万岁’”,其间并奏《四夷来王之舞》。清朝前期,欧洲各国来华使节照样须向中国皇帝行最隆重的“跪拜礼”(三跪九叩)。但据《清史稿·礼志》载,康熙皇帝曾特许天主教传教士南怀仁(比利时人)不行跪拜礼;雍正皇帝也允许罗马教皇使者行西礼,而且“与其握手”。但这是对宗教界人士而言。乾隆时,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华觐见中国皇帝,始拒绝下跪,而代以屈膝礼。直到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各国公使的强烈要求与强硬要挟下,大清王朝才被迫废弃奉行了两千多年的外藩朝聘礼仪,开始全面接受国际通行的外交概念及其礼仪惯例。

为您推荐

嘉礼

嘉礼:五礼之一,即喜庆典礼。主要包括冠、婚、燕、飨、射等活动中的礼仪,后代的帝王登极、太后垂帘、帝王圣诞、立储册封、帝王巡狩等,也属嘉礼。冠婚是自天子达于庶人的通礼,其他则多是帝王独有的典礼或朝廷礼仪。如燕礼特..

相见礼

相见礼:王臣以及士庶人等之间相见的礼仪,在“五礼”中属宾礼。在春秋以前,“礼不下庶人”,在国家礼制中,只有士以上的贵族才规定有相见之礼。《仪礼》中有《士相见礼》一篇,记载的就是先秦士大夫相见的礼仪,如见面礼规,士须用..

婚礼

婚礼:完成婚姻关系的过程及其礼仪,在“五礼”中属嘉礼。婚的本字作昏,即黄昏,《仪礼》中介绍“士婚礼”就写作“昏礼”。据郑玄注释:“娶妻之礼以黄昏为期,故名。所以要选择黄昏,因为此时正是阳往阴来的时辰。”后来才加上“..

一妻多妾制

名讳

名讳:古代称谓礼节之一,即书面和口头对尊显者名字的避讳。所谓尊显者,指帝王、圣贤、长官、长辈等。避讳尊显者名字,起源于周朝,但到秦汉以后才形成完备的制度。名讳有法定的,也有习俗的,无论哪一种情况,在传统社会中,都是必须..

后妃制度

后妃制度:古代帝王的婚配礼制,在“五礼”中属嘉礼。“后”是帝王正妻的专称,正妻以下的妾,一般统称“妃”或“妃嫔”,但其具体名号不一,以体现妃嫔的等级。《礼记·曲礼上》:“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据《礼记..

明朝

明朝:(1368-1644)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刘邦式的英雄,以一介匹夫而登上皇帝宝座。因其前后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故他曾被汉族视为民族英雄。朱元璋称帝前为吴王,即皇帝位后却以“明”为国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