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讽

反讽:

反讽是文学中用来传达与文字表面意义迥然不同(而且相反)的内在含义的表达方式。

这种方式通过间距化的手法表现思想感情,采用曲折的隐喻描写,如矛盾语、双关语、反语等等表现作品中故意设置的不协调效果。与讽刺不同,后者往往表意直率,语言方式是采用明喻的途径;前者不仅曲折隐晦,语言方式则是巧妙机智的隐喻。反讽作家和讽刺作家不同,他不仅倾向于掩盖自己对所论及的主题的态度,而且还依赖于一系列公众共同拥有的成规和偏见,借以建立反讽效果的语境。

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里,让哈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叙述他的“历险”。

他知道自己是流浪儿,承认自己没有教养,而且常常觉得那个有教养的文明社会是对的,自己做那些违背社会的道德和法律的事是错的,帮助黑奴吉姆逃跑是犯法的事,但哈克帮助了他,甘愿堕落为对社会不诚实的坏孩子。然而哈克的诚实善良与南方蓄奴社会制度的虚伪和不道德,在作家通过与社会成规之间的关系,运用反讽的叙述方法得到有力的揭示。

鲁迅的《狂人日记》、钱钟书的《围城》等等作品也是优秀的反讽作品。反讽的效果常常引起意义的含混(ambiguity),很可能在阅读中被忽视。

所以少儿文学作品的反讽方式并不常见,较多用讽刺,采取明喻的语言方式,帮助少儿读者从正面理解讽刺的对象和效果。但作为一种文学因素,反讽同样出现在少儿文学作品中,比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就是一篇兼有讽刺性和反讽性的复合型文本。

为您推荐

审美的直觉性

审美的直觉性:感觉是人的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映象。客观事物自身具有多种多样的感性状态,如各种色彩、声音、形状、硬度、温度等。审美的直觉性就是对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的反映。审美感受和..

狼来了

狼来了:源出伊索寓言《牧羊童和狼》(《爱开玩笑的牧人》)。 一个牧羊童到村外不太远的地方去放羊,他爱开玩笑,有一次他高声向村里人呼救,说:“狼来了,狼来了!”这样有两三回,村里人惊慌地跑来打狼,可是村里人跑近一看,没狼,羊都..

读者类型

读者类型:这是按照可能接受一个本文时来划分各种读者类型。西方文艺批评中最早意识到读者存在不同类型的是美国批评家沃克·吉布森(Walker Gibson),他在写于1950年的那篇题为《作者、说话者、读者、冒牌读者》(Authors,S..

酸葡萄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是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名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的一句有魔法力量的暗语。 古代波斯国中有一对兄弟。哥哥因得了岳父的大笔遗产而成了富翁。弟弟阿里巴巴和妻子靠卖柴维持生活。有一天,阿里巴..

张一渠

张一渠:【生卒】:1893-1958【介绍】: 浙江省余姚县逊马桥人。杭州法政学堂毕业。曾任上海泰东书局经理。1931年春,辞去泰东书局经理职务,在上海独资创办儿童书局,罗致张雪门、陈鹤琴等儿童教育专家担任撰稿人,并创办《儿童杂..

跟风车鏖战

跟风车鏖战:故事源出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着名作家米盖尔·德·塞万提斯(Cervantes)·萨阿维德拉(1547—1616)为降低理想化的虚构形式的重要性而写的传奇流浪冒险长篇故事《堂·吉诃德》(Don Quixote,1605)。堂·吉诃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