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卫灵公第十五(凡四十一章)

[四书]卫灵公第十五(凡四十一章):15·1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

卫灵公向孔子求教军队布阵的问题。孔子回答说:“礼仪方面的事情,倒是曾经听说过;军队作战的事情,我没有学习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来到陈国便断了粮,跟随的学生们都饿病了,倒在床上起不来。子路满脸怨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会有穷困的时候吗?”

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小人一穷便会胡作非为。



15·2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文】

孔子说:“子贡呀!你以为我是个学得多而且记得多的人吗?”子贡回答说:“是呀!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点来贯穿所学的东西。”

15·3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

孔子说:“子路!理解‘德’的人实在太少了。”

15·4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的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上而已。”

15·5 子张问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

子张求教能够到处通行的问题。

孔子说:“言语忠诚信实,行为沉稳谨慎,即使到了文明程度落后的国家,也是行得通的。言语不忠诚信实,行为不沉稳谨慎,即使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的时候,忠信笃敬几个字就像排列在面前;坐在车厢里,几个字就像刻在车前的横木上,这样才会到处行得通。

”子张把这几个字写在自己腰间的大带子上。

15·6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

孔子说:“好一个刚直的史鱼呀!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像箭矢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也像箭矢一样直。好一个君子蘧伯玉呀!国家政治清明时,他便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时,他便能够隐居不做官。”

15·7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

孔子说:“可以同他交谈,却不同他交谈,这叫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同他交谈,这叫浪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也不浪费口舌。”

15·8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的,只有不怕牺牲来成全仁义的。”

15·9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

子贡求教培养仁德的问题。

孔子说:“工匠要干好他的活,必须先把他的工具搞好。居住在一个国家里,要事奉好那些官员中的贤德之人,结交那些读书人中的仁德之人。



15·10 颜渊问为邦。

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译文】

颜渊求教治理国家的问题。

孔子说:“实行夏代的历法,乘坐殷商的车子,戴上周代的礼帽,奏乐便用《韶》和《舞》。弃绝郑国的乐曲,斥退巧言善辩的小人。郑国的乐曲淫靡,善辩的小人危险。”

15·11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人要是没有深谋远虑,马上就会发生忧患。”

15·12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孔子说:“完了哇!我见不到像喜欢美色一样喜欢美德的人了。”

15·13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大概是个窃据官位而不称职的人吧!他了解柳下惠的德行贤良,却不任用他为官。”

15·14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

孔子说:“深刻地责备自己,而轻微地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怨恨了。”

15·15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人不时常想想‘怎么办,怎么办’,我对这种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15·16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

孔子说:“整日和大家待在一起,言谈不着边际,而喜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就难办了。”

15·17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事业的本体,通过礼来实行它,凭借谦逊的言语来表达它,采用信实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才是个君子呀!”

15·18 子目:“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耽心自己没有能力,不耽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15·19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把终身不能使自己的名声被人称述引为遗憾。”

15·20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

孔子说:“君子求取名声靠自己,小人求取名声靠别人。”

15·21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庄重持己而不争执,合群广交而不结帮派。”

15·22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人家的一两句好话便提拔他,也不因为人家不好便不采纳他的好话。”

15·23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加于别人。”

15·24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文】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毁谤了谁?赞誉了谁?倘若我有所赞誉,一定是曾对他进行过考验的。夏商周三代的民众都是如此,所以三代能善恶分明、正直公道。”

15·25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译文】

孔子说:“我还能看到史籍存疑的地方。有马的人,把马借给别人乘坐,如今没有这种事了。”

15·26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会惑乱德行操守。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

15·27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

孔子说:“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加以考察;众人都喜欢他,也一定要加以考察。”

15·28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

孔子说:“人物能够恢弘道,而不是用道来光大人物。”

15·29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

孔子说:“有过错而不能改正,这个过错就真叫过错了。”

15·30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

孔子说:“我曾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眠,去思虑,但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15·31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译文】

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求取道,而不致力于求取食物。从事耕作,免不了得不到食物饿肚皮;从事学习,就会当官得俸禄。君子只为能否得道忧虑,而不为是否贫穷忧虑。



15·32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文】

孔子说:“凭智慧才能可以得到官位,倘若不能用仁德保持它,即使得到了,也必定会失去。凭智慧才能得到官位,能用仁德保持它,倘若不能用严肃的态度来履行职责,那么百姓也不会毕恭毕敬地听使唤。

凭智慧才能得到官位,能用仁德保持它,还能用严肃的态度来履行职责,倘若不能用礼节来调动百姓,那么也是不完善的。”

15·33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是不可以用小事来加以考验的,却可以让他接受重任;小人是不可以让他接受重任的,却可以用小事来加以考验。”

15·34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

孔子说:“百姓对仁德的需要,比对水火的需要更急切。水火之中,我能看见赴水蹈火而丢命的,却没有见过死于实践仁德的。”

15·35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面临合于仁义的好事,应积极争先去做,就是老师,也不会同他谦让。”

15·36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译文】

孔子说:“君子坚持言行如一,而不追求是非不分的小信。”

15·37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译文】

孔子说:“事奉君上,把认真履行自己的职事放在优先的地位,再考虑领取俸禄的事。”

15·38 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

孔子说:“对各种人都进行教育,不分贵贱贤愚。”

15·39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

孔子说:“观点主张不一致,就不必在一起商议事情。”

15·40 子曰:“辞达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言辞足以表达意思就行了。”

15·41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译文】

师冕前来见孔子,走到阶旁,孔子说:“这是台阶。”走到坐席前,孔子说:“这是坐席。”大家都坐下后,孔子告诉师冕:“某某在这儿,某某在这儿。”师冕离坐出去。子张问:“这些是同盲人讲话的方式吗?”孔子说:“是的,这些本来就是帮助盲人的方式。”



为您推荐

[四书]过

[四书]过:①错误、过失。 《论语·学而》:“过则勿惮改。”《论语·宪问》:“以告者过也。”《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②过分、过火。《论语·先进》:“师也过,……过犹不及。”③超过、超出。 《论语·..

[四书]告子上(凡二十章)

[四书]告子上(凡二十章):11·1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

[四书]先进第十一(凡二十五章)

[四书]先进第十一(凡二十五章):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 孔子说:“仕进早的人,对于礼乐形式和内容相配适宜,现在反而把他们看作郊野之民;仕进晚些的人,对于礼乐看..

[四书]四书逸笺

[四书]老彭

[四书]老彭:人名。 《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包咸注为:“殷贤大夫。”《大戴礼·虞戴德》、《汉书·古今人表》载为商初人。 王逸注谓“尧臣”。亦有人认为,一定和..

[四书]滕文公上(凡五章)

[四书]滕文公上(凡五章):5·1 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

[四书]乡党第十(凡一章,现分十八节)

[四书]乡党第十(凡一章,现分十八节):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译文】 孔子在家乡,显得谦卑恭顺,好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 10·2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译文】 孔子在宗庙里、朝廷上,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