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内:①里,中。
与“外”相对。《论语·颜渊》:“四海之内。”《孟子·梁惠王上》:“海内之地。”②内心。
《论语·里仁》:“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交结,同“纳”。《孟子·公孙丑上》:“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母也。”④送进去,同“纳。”《孟子·万章上》:“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⑤内在。《孟子·告子上》:“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 欢迎来到文学网!
[四书]不息人之不己知:意谓不必担心别人不知道我。 此语《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有小异。《论语·学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里仁》作:“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宪问》作:“不患..
[四书]中道:①儒家哲学伦理思想。 指无过无不及的中正之道。《中庸》:“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孔子原称“中行”,《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后孟子引述为“中道”,《孟子·尽心下》..
[四书]少也贱:孔子对自己少年时生活的描述。 少,小时候;贱,贫贱;也,停顿语气词。《论语·子罕》:“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远祖虽为宋国贵族,但其五世祖开始没落,至其父叔梁纥乃为一名武士。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之前又丧母..
[四书]木虑而知:孟子提出先天具有的道德善性和认识本能。 《孟子·尽心上》:“(人)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意为不待思考便会知道的,这是良知。孔子把人的认识分为“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两类途径。孟子对此有所发..
[四书]中和:儒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普遍的准则。认为只要能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由此而各得其所,万物由此而发育繁荣。此词始见于《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