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正名:孔子的政治主张与逻辑思想。
意即纠正百事之名分。《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又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对“正名”的解释历来异说纷纭。皇侃《义疏》引郑玄注:“正名谓正书字也,古者曰‘名’,今世曰‘字’。”显然不合孔子原意。宋以来的学者大都以为是指正父子之名,说对了一部分;然不如马融注曰“正百事之名”为佳。
孔子提出的正名思想包括三方面内容:(1)论述了它的作用。
孔子认为治国之先“必也正名乎”,并且强调如果“名不正”,最终必将导致“事不成”、“礼乐不兴”和“刑罚不中”(《论语·子路》)。
这虽将其作用夸大到了极点,但强调了正名对政治、伦理、刑法等所起的重大影响和作用。(2)提出了原则。
孔子正名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的名分等级制度。(3)揭示了“正名”中的逻辑价值。孔子的“名不正”,即名与实不相符,在逻辑上就是指名不具有确定性,使名不能确定地指相应的实。这样自然也很难构成确定的“言”,并通过言以表达确定的思想,这就是“言不顺”。
“名不正,则言不顺”实际上已包含了逻辑正名的初步性质。
为您推荐
[四书]左右逢其原:孟子论学之语。
左右,即到处之意;逢,碰到,指不期而遇。原,通“源”。
原意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
[四书]以德报德:孔子主张的一种德行。
意为以恩德来回报恩德。《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论语集注》:“于其所德者,则必以德报之,不可忘也。
”《礼记·表记》..
[四书]正:①作风正派,正直。
《论语·宪问》:“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②端正,不歪邪,不错乱,引申为合规矩。
《论语·子罕》:“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乡党》:“割不正,不..
[四书]以文会友:儒家关于以礼乐文章学问之讲习来聚会朋友的主张。
意谓用礼乐文章学问来聚会结识朋友。《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何晏注引孔安国曰:“友以文德合。”刘宝楠《论语正义》:“文..
[四书]击磬襄:人名。
古代击磬的乐师,名襄。何时何地之人已不可考。《论语·微子》:“大师挚适齐……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鲁哀公时,礼坏乐崩,乐人皆去。阳、襄皆名。”朱熹《论语集注》:“襄即孔..
[四书]六言:孔子以指六种美德。
即指仁、知、信、直、勇、刚六德。《论语·阳货》:“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刘宝楠《论语正义》:“六言六蔽,是古成语,夫子以其义问子路也。”此“言”,犹《论语·卫灵公》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