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克洛夫斯基

    施克洛夫斯基 : 苏联文艺学家,作家,文艺理论中的形式主义流派的创始人之一。生于教师家庭,肄业于彼得堡大学语文系。1914年开始文学研究活动,与未来派接近,并根据未来派的文艺实践,同年发表评论《词语之复活》,从而开俄国形式主义先河,此文亦成为形式主义产生的标志。他是以彼得堡为据点的“奥波亚兹”小组(全称为“诗歌语言理论研究会”)的领导人和主要成员。他在早期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术语“陌生化”,以此强调艺术更新人们对生活和经验的感受。他说“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从而延长人的感觉过程,实现自身的审美目的(《作为技巧的艺术》)。他提出这一概念运用于小说研究,还提出了两个影响广泛的概念,一个是“故事”,指作为素材的一连串事件,另一个是“情节”,它指前者经过变形后进入小说,它具有不同于“故事”的陌生新奇的面貌。他认为这种创造性变形运用得愈多,作品愈能产生陌生化的效果,从而也就愈成功。在此,他为现代反传统艺术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他的“陌生化”概念强调艺术感受性和日常生活的习惯性的差异,走入了极端,最后过分夸大艺术与生活的本质对立,提出“艺术总是独立于生活,在它的颜色里永远不会反映出飘扬在城堡上那面旗帜的颜色。”《关于散文理论》是他早期的主要著作,发表于1925年。他把语言艺术首先看作是一种词语的构造,认为研究文艺理论就是研究词的内部规律性,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必重视,因为新的形式的意义并不在表现新的内容,而在取代失去了艺术性的旧形式。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初,形式主义受到批评,并逐渐在俄国解散。1930年,施克洛夫斯基撰文表示放弃形式主义。此后他的研究注重在文学与社会事件的关系、文学作品中内容与形式关系方面进行。重要著作有《文艺散文。思考与分析》(1959)。此外,他在苏联文学研究上也取得一定成就,写作了有关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肖洛霍夫等作家的评论文章,并系统地研究了托尔斯泰,著有《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资料与风格》、《列夫·托尔斯泰》等。参见“陌生化”。

为您推荐

瑙曼

瑙曼 : 民主德国文学理论家。自1950年起他在民主德国科学院文学史研究所工作,后为科学院院士兼任该所所长。他是法国文学学者,接受美学理论创始人之一。当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尧斯和伊塞尔在本..

巴尔特

巴尔特 : 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美学家和符号学家。出生于巴约拿,后移居巴黎,曾在巴黎大学学习古典文学,后任巴黎高等学术研究院教授。从1976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教授。他被视为欧洲大陆最重要的批评家..

卢那察尔斯基

卢那察尔斯基 : 苏联作家、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苏联科学院院士。生于乌克兰一高级官员家庭。在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895年加入共产党。同年进瑞士苏黎世大学,并与“劳动解放社”有密切..

伊瑟尔

弗里德连杰尔

弗里德连杰尔 : 苏联文艺学家。语文学博士。1937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文学系。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从1955年起在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工作,是苏联最早较系统地介绍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文..

尧斯

尧斯 : 联邦德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罗曼语文学研究家,康士坦茨学派的创始人之一。1953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61年升任文学教授,执教于联邦德国的康士坦茨大学,直至现在。他在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

沃罗夫斯基

沃罗夫斯基 : 苏联文学批评家、政治家、革命活动家。生于一个工程师家庭。在高等技术学校时加入大学生革命小组。1894年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囚禁和流放。1902年流亡国外,1903年先后为列宁的《火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