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塞姆 : 美国文学批评家、诗人。生于田纳西州,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和牛津大学,1914至1937年任教于范德比尔特大学,还曾任教于肯庸大学。1922至1925年创办“重农派”杂志《逃亡者》,并任主编。1937至1959年主编《肯庸评论》,这是新批评的主要理论刊物。1941年他提出并确立了“新批评”这一术语。兰塞姆是美国重农学派和新批评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获博林根文学奖金,被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他把“本体论”这一哲学术语引进文学批评,强调文学作品就是本体,是文学活动的本源,把文学作品视为独立于作者和读者经验、意识之外的存在,肯定作品的这种自足性,同时,又认为作品的本体性来自它完美充实地“复原”世界的存在状态。他提出“构架”和“肌质”两个术语,以前者指称诗歌中能用散文加以转述的部分,亦即作品的意义得以连贯的逻辑线索,以后者表示诗中“无法用散文转述的部分”即非逻辑部分。他认为诗便是“具有局部肌质的逻辑构架”,其重要的不是构架而是肌质,肌质体现了诗的本质特性。他期待一种新的批评方式“本体批评”产生,40年代后,他以自己的批评实践进行了这种本体批评的尝试。他的主要理论著作有:《不打雷的上帝》(1930)、《世界的躯体》(1938)、《新批评》,此外,他出版了《诗选》(1945)并编辑了《肯庸评论选:现代文学研究论文集》(1951)。参见“新批评”、“《新批评》”。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