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 : 《文心雕龙》篇名,刘勰用以指一种刚健的理想风格。“风骨”最早是用来品评人物的一个术语,和“风神”、“风姿”“风韵”等概念相类。这和汉代以骨相取人的风气有一定联系。“风骨”一词在谢赫的《古画品》中被用来评人物画:“观其风骨,名岂虚成”。可能指表现上的气韵生动,笔法有力。刘勰说的“风骨”,其含义颇多争议,有人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有人认为风指内容,骨指形式;或者风是对情志的美学要求,骨是对文辞的美学要求,等等。从《风骨》一文的论述来看,刘勰讲风骨是主张一种明快爽朗、掷地有声的文风,所谓“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或者说就是“风清骨峻”。它正好和当时的柔弱文风相对立。大凡起来矫正形式主义文风的,在审美风格上总是标举壮美,如韩愈之于散文,苏轼之于词。后来人往往把风骨等同建安文风,以志深笔长,梗概多气为特征,原因就在于此。
应该说明,刘勰讲的风骨,是不包括辞采之美在内的。风骨的提出是针对六朝文采有余而骨力不足的文风的,所以刘勰并不认为具备风骨就完满无缺,理想的文章应该是风骨和文采的结合:“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