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阶级性 : 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一定阶级的意识,包括一定阶级的立场、观点、态度、感情和趣味。在阶级社会里,文学的阶级性是文学的重要的社会属性。文学的阶级性是由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的阶级性和作家的阶级性所决定的,这是形成文学阶级性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形式的(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思想的)或激烈、或和缓、或公开、或隐蔽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因此,作为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的文学作品,就不能不带有一定的阶级性。另一方面,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而作家又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不管他本人愿意不愿意,他总是站在他所属的阶级地位中看问题,其思想、言论、行动都必然要受他的阶级立场、观点的影响和制约。这样,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无论是观察、体验生活,还是认识、评价生活,都不能不表现出一定阶级的意识,从而使作品带有阶级性。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家是阶级的耳目与喉舌”。总之,只要是阶级社会中的文学作品,大多都带有或显或隐的阶级性。由于作家世界观的复杂性,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性,文学作品的阶级性的表现又呈现出多种多样,极其复杂的情况。既有阶级性表现得比较鲜明的,如反映与社会的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关系比较密切的生活的作品;又有阶级性表现得比较复杂的,如交织了不同阶级思想倾向的作家的作品;还有阶级性表现得比较隐晦的作品,如作家因周围环境或艺术上含蓄、曲折的审美追求所造成的阶级性不大明显的作品。此外还有难以确定其阶级属性的,如某些离社会的阶级矛盾、斗争较远的作品,孤立地看,便很难确定它的阶级属性。还有某些抒发个人的感受、体验、情感的诗,也很难断定其阶级性。但尽管如此,就某一作家的全部创作来看,却不难断定他的阶级倾向。总之,分析文学作品的阶级性时绝不能简单化,而必须对具体作品作具体分析。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