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学在台湾的传播 : 1919年8月,赖和受到祖国“五四”新文学思潮的薰陶,由厦门返回台湾,带来了最早的信息和影响。“五四”新文学的全面传播则始于白话文的介绍和提倡。1921年初《台湾青年》第3卷第3号上发表甘文芳的《实社会与文学》一文,介绍了“战后中华的文学已渐渐被介绍于欧美,而且又有以青年为中心的新文化运动正在展开中,这实在是很可喜的现象”。接着,同刊又发表陈端明的《日用文鼓吹论》,介绍“然今之中国,豁然觉醒,久用白话文”。对“五四”时期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特别是白话文的提倡,予以肯定。1923年黄呈聪在《台湾》杂志上发表《论普及白话文的新使命》时,具体地谈到“我今年六月到达中国的地方,看过了这个白话文普及的状况”,并介绍了胡适对于白话文的历史考察。强调要在台湾推广白话文、进行文化启蒙,以促进社会的进步。1923年4月,《台湾》杂志发行增刊《台湾民报》,遂成为介绍和传播“五四”新文学的主要阵地。许秀湖的《中国新文学运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详细地介绍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指出“中国这近几年来的文化的进步,好像走马灯一样,实在有一日千里的势面”,还重点介绍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以及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作家。这是台湾较早的一篇全面介绍“五四”新文学的文章。同时,《台湾民报》 自1923年创刊全部改用白话文后,开始转载胡适的《终身大事》等新文学作品。当时最致力于介绍“五四”新文学成就的台湾作家是张我军,他不仅把“五四”文学革命的精神带到台湾,以自己的言行掀起一股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运动,而且在孜孜不倦地从事新文学创作实践的同时,还大量介绍了“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和创作,先后发表了《新文学运动的意义》、《研究新文学应读什么书? 》、《诗体的解放》等文章; 在《请合力拆下这座败草丛中的破旧殿堂》一文中,开宗明义地点明了“台湾的文学乃中国文学的一支流”,表示要“做一个导路小卒,引率文学革命军到台湾来,并且替它呐喊助攻”。并具体地介绍了胡适的“八不主义”等。其他台湾新文学的创导者,像杨云萍及其创办的《人人》杂志等,也做了大量传播工作。《台湾民报》上还介绍和转载了鲁迅的《故乡》、《狂人日记》 、《阿Q正传》 ,冰心的《超人》,郭沫若的《牧羊哀话》、《仰望》、《赠友》,以及徐志摩、徐蔚南、梁宗岱、滕固、郑振铎、焦菊隐等人的创作,在作品后面附有作家生平和创作简介,广泛地向台湾人民介绍“五四”新文学运动。其他像蔡孝乾,除发表《为台湾的文学界续哭》,声援张我军之外,又发表长文《中国新文学概观》一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 “五四”新文学、以康白情的《新诗的我见》,刘半农的《诗与小说精神上的革新》、来抨击台湾的旧派诗歌的弊病,同时列举了胡适的《尝试集》、康白情的《草儿》、徐玉诺的《将来的花园》,冰心的《春水》等新诗集,来说明新诗之美。1927年后,《台湾民报》更大量从祖国大陆的《民钟》、《国闻周报》、《现代评论》、《泰东月刊》、《小说月报》等杂志上转载新文学作品。这些介绍和传播对于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起了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芥舟在1934年发表的《台湾新文学的出路》一文指出: “台湾新文学的发生”,是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下萌芽”的。
出版时间:1989-10 《台湾小说选》的编选和被禁 : 1940年11月李献璋编选《台湾民间文学集》之后,又编选了《台湾小说选》。收录杨云萍所写的序,赖和的《前进》、《棋盘边》、《辱》、《惹事》、《赴了春宴回来》..
出版时间:1989-10 台湾的新剧运动 : 台湾的戏剧运动,从二十年代前期开始,作为新文学形式之一的新剧,处于过渡时期的文明戏,以及新旧混合交杂的歌仔戏、鲈鳗戏等多种形式,始终此起彼伏地发展着。但占据主导地位..
出版时间:1989-10 台湾民间文学征集活动 : 台湾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在祖国悠久的民间文学传统影响下,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各种歌谣、故事等,它们和闽粤的一带流传的民间文学有着十分密切联系,但又有自..
出版时间:1989-10 台湾日据时期乡土文学的倡导和讨论 : 1930年台湾新文学界倡导并展开关于台湾乡土文学的讨论。早期的乡土文学讨论是和台湾话文的讨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30年8月18日,黄石辉在《伍人报》第9..
出版时间:1989-10 台湾的白话文运动 :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台湾在新文化运动开创时期,首先提出了白话文问题。1921年《台湾青年》上发表了陈端明的《日用文鼓吹论》,文章从社会交往的需要,论及文言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