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 : “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V·Shklovsky)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术语,并成为本世纪形式主义文学思想最为重要的理论标志之一。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技巧的艺术》(Art as Technique))诗歌艺术的基本功能就是消除我们对日常生活的感觉,“创造性地破坏”我们习以为常的熟悉的东西,把一种新的审美经验和生气盎然的情感输入我们的世界。艺术的陌生化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将艺术语言和日常语言区别开来,这也是结构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在陌生化的世界里,迫使读者用新的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日常语言和历史传统; 同时又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作品的语言形式本身,以及艺术因素的陌生化过程,使读者不再像以往那样轻松地通过熟悉的语言形式层面,进入到思想内容内核。这和传统的理论,如“熟悉的陌生人”、“精力节省”理论全然不同。从阅读感受特征来说,就是要打破读者的期待感,使读者原有对文学的观念及期待统统失落,从而重建新的文学期待视野。因此,陌生化是一种积极的先锋的文学理论,它要求文学艺术始终保持创新精神,摆脱陈旧的传统。但任何创新都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同时,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精神的表现,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陌生毕竟是有限度的。而读者对陌生化程度的承受力也同样是有限度的,读者如果在作品中见不到一点熟悉的语言世界,就会如同陷入迷宫,拒绝阅读。陌生化应该属于文学的手段方式,而非目的。从少儿读者的阅读心理看,一方面整个的人生世界对他们都是陌生的,而陌生就是一种文化威胁,因此他们的一切行动,包括阅读行为总是潜在希望尽早地由陌生转化为熟悉,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 另一方面,少儿读者始终有种好奇心,于是对陌生化的东西会产生吸引力,比如对神话、科幻文学的喜爱就表现出这种心理状态。但对陌生化东西的好奇,归根结底是为了使其熟悉。普洛普(Propp)认为:“童话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千奇百怪,五彩缤纷; 另一方面,它如出一辙,千篇一律。” ( 《民间故事形态学》 (Morphology of theFolktale))这种二重性的文本形态特征来源于少儿读者心理的二重性。
陌生化
出版时间:19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