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结构选择问题的讨论(语言)

同义结构选择问题的讨论(语言):

关于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等问题的讨论。由林兴仁1980年在《南京大学学报》发表《汉语修辞学研究对象初探》引发。林兴仁以及和他观点相同或相近的人认为:“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修辞现象”的看法过于笼统和包罗万象,没有找到这门科学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认为人们的修辞活动实际上就是同义手段的选择问题;汉语修辞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汉语中的同义结构。同义结构的判断方法是替代法,即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凡个语言格式,如能互相替代,则为一组同义结构。对上述观点表示的异议主要有:(1)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修辞现象的看法并不笼统。它反映了修辞矛盾的特殊性,即一定的思想内容同语文表达形式的对立统一,某种具体表达同特定的题旨情境的对立统一。(2)同义结构的选择虽是常见的重要修辞现象,但并不能涵盖所有的修辞现象。(3)同义结构选择说把人们的富于创造性的修辞活动看成是一种在几个现成的结构之间选择一个的活动,不足以反映人们修辞活动的实质。(4)修辞研究的重心不在于结构与结构、手段与手段之间的“同义关系”,而在于所运用的结构手段与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之间的结合关系。(5)可以替代的,未必就是“同义结构”,而“同义结构”也未必就能“替代”。(6)对同义结构本身的分类及范围也提出异议。这是汉语修辞学史上较为广泛深入的一次讨论,对于进一步明确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深化修辞学的理论研究,推动修辞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为您推荐

赣方言研究(语言)

赣方言研究(语言):方言分区研究之一。语音方面的主要论着有张为纲《南昌话的声调变化和实验研究》,杨时逢《南昌音系》,熊正辉《南昌方言的声调及其演变》、《南昌方言里曾摄三等读如一等的字》,胡经修《南昌方言与北京语..

全国汉语方言普查(语言)

全国汉语方言普查(语言):语文活动之一。195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提出要在1956-1957年内完成全国每个县的方言的初步调查任务,并要各省教育厅在1956年内根据各省方言的特点,编写出本省人学习普通话的..

修辞学理论研究(语言)

修辞学理论研究(语言):修辞专题研究之一。自觉地对汉语修辞学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此书对修辞和修辞学的定义、性质、对象、范围、任务以及学科自身的体系框架的..

客家话研究(语言)

当代方言学(语言)

当代方言学(语言):指1949年后的方言研究。五十年代为配合推广普通话,中央高教部、教育部向全国有关部门发出《关于汉语方言普查的联合指示》。其后两年内基本完成全国每县点汉语方言调查,共调查一千八百四十九点,编写调查..

湘方言研究(语言)

湘方言研究(语言):方言分区研究之一。早期湘方言的研究,多局限于考据、杂谈或描写个别的语音特点,较少涉及系统性的描写。本世纪五十年代起,湘方言的研究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较大的进步。语音方面,较为引人注目的..

现代方言学(语言)

现代方言学(语言):方言学史分期之一。这一时期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特别注意研究口语语音。方法上使用音标记录方言,用现代语音学原理分析方音,用历史比较法说明方言现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同,把方言研究同社会变革和进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