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修辞研究(语言)

古代修辞研究(语言):

修辞学史研究内容之一。从先秦到晚清两千多年间众多的文人学士发表过不少修辞理论观点,也出现过较有系统的论着。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宋代陈骙《文则》、元代王构《修辞鉴衡》等。在浩繁的诗话、词话、文论、随笔、札记中,大量的有关修辞的论述如散金碎:玉,随处可见。古代修辞研究的特点:(1)强烈的人文性。中国最早论及“修辞”的是《易·文言》:“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明确地把修辞和立身道德联系起来。先秦诸子的修辞言论也大都体现了人文性,如“情欲信,辞欲巧”、“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等。《诗品》、《文心雕龙》等后来有关修辞的着作结合作家作品谈论修辞,也都注重人文性。(2)学科的依附性。缺乏系统,常与文论、史论、诗话或文字训诂等混杂在一起,没有专门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无处不修辞,修辞不专门,没有真正建立独立的修辞学科。(3)重意轻形。重内容探究,轻形式分析,“文与质”、“辞与意”的争论一直持续不断,但“以意为高”的观点基本占上风。重文辞,轻口语更是古代修辞的传统。(4)不严密性。大多采用随感式、评点式的方法,概念混乱,界限不清。如“比”、“兴”的界限,“风骨”、“文气”的术语,“风格”的含义等。对同一修辞现象的评价或陈陈相因,或互相矛盾。对修辞规律的探求常常是在不同层面做平面的归纳,影响了研究的深入。以上现象,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现代修辞学兴起才得以改观。

为您推荐

现代汉语方言分区研究(语言)

现代汉语方言分区研究(语言):方言专题研究之一。主要有五种观点:(1)八区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后,最通行的是汉语八大方言的分区,即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南方言区、..

陈望道修辞学思想研究(语言)

陈望道修辞学思想研究(语言):修辞学专题研究之一。1931年刘大白《修辞学发凡介绍辞》对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作了高度评价。,三十年代出版的夏丏尊、叶圣陶《文心》、徐梗生《修辞学教程》、陈介..

近代汉语分期研究(语言)

近代汉语分期研究(语言):汉语史专题研究之一。王力《汉语史稿》提出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提出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大阶段;现代汉语是近代..

徽州方言研究(语言)

当代港台及国外方言研究(语言)

当代港台及国外方言研究(语言):指1949年以后的汉语方言研究。主要着作有:赵元任《台山语料》、《绩溪岭北音系》,赵元任、杨时逢《绩溪岭北方言》,杨时逢《云南方言调查报告》、《湖南方言调查报告》、《四川方言调查报告..

同义结构选择问题的讨论(语言)

同义结构选择问题的讨论(语言):关于修辞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等问题的讨论。由林兴仁1980年在《南京大学学报》发表《汉语修辞学研究对象初探》引发。林兴仁以及和他观点相同或相近的人认为:“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是修辞现象..

赣方言研究(语言)

赣方言研究(语言):方言分区研究之一。语音方面的主要论着有张为纲《南昌话的声调变化和实验研究》,杨时逢《南昌音系》,熊正辉《南昌方言的声调及其演变》、《南昌方言里曾摄三等读如一等的字》,胡经修《南昌方言与北京语..